在介休三中这片充满希望的教育园地里,有这样一群特殊的教育同行者:他们不仅是照亮孩子成长之路的明灯,更是搭建家校共育桥梁的筑路人。
介休三中七年级的优秀家长们,以爱为动力、以责任为担当,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合中辛勤付出。他们用智慧与温情,精心培育着每一颗教育的种子,让孩子在爱的滋养中茁壮成长。这些家长深刻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将教育理念巧妙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此刻,让大家走进介休三中七年级,一同领略这些优秀家长用爱心与责任书写的育人故事,感受家校携手共育绽放出的绚丽光彩。
我始终相信,孩子的成长需要“双规并行”,即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在儿子步入初中后,我以“共读”与“共跑”为纽带,将家庭教育融入日常点滴,用行动诠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责任。
家校共育,携手同行
感恩信任,积极引导
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老师的悉心教导,例如,学校组织的研学、足球比赛等活动,我引导孩子积极参加,这样不仅提升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更培养了综合素质。我也会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为学校的管理出一份力。
明确目标,激发动力
初中是孩子树立人生观的关键阶段,我与孩子共同制定了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并通过日常鼓励帮助他保持学习动力。
书香浸润,滋养习惯
习惯培养,榜样作用
学习习惯方面,我们约定每天固定学习时段,与孩子同步阅读或学习,营造家庭学习氛围。生活自律方面,通过制定作息表,逐步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以身作则方面,我常与孩子分享工作中的挑战与收获,传递积极进取的态度。
跑道战友,锤炼意志
为了鼓励孩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我与孩子共同制定跑步计划,陪孩子跑步、锻炼。
沟通交流,双向奔赴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理解而非说教。我每天利用晚餐时间与孩子交流学校生活,倾听他的困惑,并以朋友的身份给予建议。
我常常对孩子说:请相信“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书,不断充实自己,终有一天,你会成为那个闪闪发光的人。
强调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帮助孩子将时间分成较小的可管理部分,也要充分利用一些碎片化的时间,及时查漏补缺。让孩子保持专注和高效学习。
妈妈的鼓励和坚持就是给孩子最好的陪伴。每当孩子遇到难题或成绩不理想时,要学会耐心的聆听,不要责备,要和孩子一起分析问题所在,鼓励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也会和孩子一起复习到深夜,确保她掌握每一个知识点。
作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让自己的孩子有个美好的未来是我所期盼的。
1、尽量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给孩子更多的发展空间。同时,为孩子制定能力的目标,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和乐趣,在行为习惯教育中,要求孩子当天作业当天完成,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积极配合参加学校教育工作,加强家校联系,为培养孩子爱集体的主人公意识树立榜样。
3、身教重于言教,从细节入手,把教育变成隐形,润物变成无声。同时也要为孩子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我还会经常引导孩子阅读文学和阅读报纸,让孩子在阅读中理解为人处世的原则。
终身教育,是贯穿一生的知识滋养,是应对时代变化的智慧锦囊,更是通往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
我坚定终身教育的理念:从小到大,在孩子不同阶段选取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选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才有今天的成功。同时,我认为家校共育也十分必要:家庭和学校要共同参与孩子的教育过程,学校可以为父母提供家庭教育指导,父母也应该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形成教育合力,以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最重要的是创新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教育过程的重要任务,父母要激发孩子好奇心,培养想象力和批判意识;实践出真知,孩子需要在实践中学习,做到知行合一,从而对知识有更清晰的认识,也增强了孩子的综合素质。作为家长也要顺应时代潮流,为把孩子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而努力。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始终秉持着引导、鼓励、陪伴的原则,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注重孩子的学习习惯培养
从小时候开始就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每天放学后,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任务,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
同时,也会引导孩子阅读课外书籍,拓展知识面,培养阅读兴趣。在陪伴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身作则”的原则。也会经常与孩子交流学习心得,鼓励他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培养他的独立思考能力。
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
兴趣爱好不仅能让孩子在忙碌的学习之余得到放松和愉悦,还能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我的孩子喜欢骑行,每到一个城市,我们都会找到骑行路线打卡,体验不一样的感受。
(网易山西 闫珊 助编 兰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