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介休三中这片充满希望的教育园地里,有这样一群特殊的教育同行者:他们不仅是照亮孩子成长之路的明灯,更是搭建家校共育桥梁的筑路人。
介休三中七年级的优秀家长们,以爱为动力、以责任为担当,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合中辛勤付出。他们用智慧与温情,精心培育着每一颗教育的种子,让孩子在爱的滋养中茁壮成长。这些家长深刻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将教育理念巧妙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此刻,让大家走进介休三中七年级,一同领略这些优秀家长用爱心与责任书写的育人故事,感受家校携手共育绽放出的绚丽光彩。
“以爱筑基,以行导行,家校共育向阳花”。
1、智慧陪伴助成长
父亲独创"三维学习法":每日接送途中进行时事讨论,周末开展项目式学习,每月组织家庭读书会。母亲创新"五感养育法",通过食谱手帐、共同做家务等方式培养孩子自理能力。
2、全面育人结硕果
晨光中执笔解题,夜幕下共阅山河;新闻热点碰撞童言灼见,棋盘经纬磨砺少年心智。山野间并肩丈量成长,星河下笑谈家国未来。父母如灯,以书香浸润求知双眸;似沃土,在陪伴中滋养独立灵魂——教育从来不是单行道,而是双向生长的年轮。
3、家风建设树典范
设立“家庭成长基金”,孩子通过学业进步自主管理部分资金。积极参加家庭、社区劳动,创办“阳台小花园”劳动教育项目,相关经验与家长们进行专题分享。建立“错题本”培养反思能力。
我始终以“家校共育,助力成长”为理念,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实践。
在家庭教育中,我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与健全人格。我利用业余时间,和孩子一起动手搭建乐高,为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我和孩子打造了家庭读书角,坚持每天亲子共读,孩子也因此爱上阅读。面对孩子学习上的困难,我会引导他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学校方面,我积极投身家校共育工作。作为家委会成员,我主动承担班级活动组织工作,各项数据整理工作,在学校组织的运动会,艺术节等活动中,我不仅带头捐赠物品,还会抽出时间去陪同孩子们。
日常生活中,我注重言传身教,带领孩子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培养其社会责任感;用自身创业经历激励孩子勇敢追梦。
我始终将家校共育视为孩子成长的基石,坚持与学校保持高频次、高质量的沟通,无论是日常班级事务,还是重要教育活动,总能第一时间响应配合,以实际行动搭建起家校协同的桥梁。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面对学业瓶颈,她耐心分析、精准辅导;面对心理困惑,我会化身倾听者,用温柔话语解开孩子心结。
在品德培养上,我会以身作则,通过生活点滴传递善良与责任。
此外,还深度参与班级建设,主动为运动会、主题班会等活动策划方案、协调资源,贡献自己的力量。日常中,我会以平等的姿态与孩子交流,尊重孩子的想法,构建起互信互爱的亲子关系。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我始终坚信,父母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终身的引路人。作为一名初一学生的家长,我用爱与智慧为孩子撑起一片成长的蓝天,在家庭教育的舞台上努力书写着温暖而动人的篇章。
言传身教,树立良好榜样
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如同种子,会在孩子的心田生根发芽。在日常生活中,我始终秉持着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勤奋努力的原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孩子树立榜样。
耐心陪伴,搭建沟通桥梁
进入初一后,孩子面临着学习科目增多、学习难度加大的挑战,同时青春期的心理变化也逐渐显现,我会主动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陪伴孩子中。每天放学回家,我会耐心倾听孩子分享学校里的趣事与烦恼,给予理解和建议。孩子学习时,我也会安静地在一旁陪伴,时而为孩子递上一杯热牛奶,时而帮忙解答学习上的疑问。
科学引导,助力全面发展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引导孩子学会时间管理,让孩子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要对自己的学业负责。
家校共育,凝聚教育合力
我积极与学校老师保持密切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认真配合老师的工作。每次家长会,我都会提前做好准备,带着问题与老师交流,虚心听取老师的建议,并在家中积极落实。
以爱与尊重为底色,用耐心陪伴成长,做孩子成长路上的的引路人、陪伴者和倾听者。
用心沟通,做孩子的“树洞型”妈妈
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通过谈心写纸条等方式帮助其疏导压力,培养乐观心态和抗挫折能力。营造宽松的学习与生活环境,鼓励孩子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耐心倾听其困惑,以朋友式的沟通方式解决问题。
精准引导,做学习的“策略型”帮手
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支持其发展特长,如编程、毛笔字、乒乓球等,并引导其通过坚持和努力实现目标。逐步放手,强化孩子的自律行为,让其自主安排学习与生活,培养独立思考和决策的能力。
榜样示范,做成长的“同行者”
言传身教提升自我修养,陪伴孩子共同学习,激发求知欲,与孩子一同走进博物馆、科技馆,拓宽视野。通过生活小事树立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从“自我关注”转向“看见他人”,培养责任感与同理心。
家校协同,做教育的“合伙人”
积极参与班级活动,作为家委会主任,带动其他家长策划亲子读书会、班级艺术节等,促进家长与孩子、家长与老师的沟通,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学习并践行“双减”政策,合理安排孩子的课余生活,避免盲目报班,注重综合素质培养。
"教育就像放风筝,家庭和学校要共同握着那根线。"
随着学习节奏变快,课程内容也更深。每天清晨天还没亮就开始搭配营养早餐;晚上写作业时,总是安静地坐在旁边看书陪伴。当遇到数学难题想放弃时,会鼓励孩子"再试一次";当参加班级活动需要准备材料时,也会连夜帮助整理资料。
同时我也重视与学校的配合。随时关注家委会信息,生怕漏掉任何一次学校通知,准时参加每次家长会,还主动加入家委会为班级服务。孩子成绩不好时,我没有责备,而是与班主任沟通找到学习方法,陪孩子制定了科学的学习计划。
(网易山西 闫珊 助编 兰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