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绣龙,能绣凤,能绣宋朝一营兵",近80岁的李连伍老人哼着《卖针歌》,让大阳镇的时光机瞬间倒回明清。这个藏在山西泽州的古镇,曾用一根钢针撬动全国70%的市场,让中亚商队踏破门槛,被史学界称为"中国手工业文明的活标本"。
大阳镇不仅有着丰富的商业历史,其文化价值同样不可估量。如今,古镇古街上古法制铁工坊依旧保留,吸引着四方游客前来体验。镇史馆和非遗工坊成为文化传承的阵地,铁艺、编扎、剪纸等项目在这里得以保存,研学课程也如火如荼地开展,为家庭游和文化深度体验者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同时,大阳镇的商业繁荣不仅体现在行当的多样,更在于其先进的商业理念。“划行归市”的理念在七十二行当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不仅彰显了大阳镇的繁华,也印证了其“中国古城镇活化石”的称号。古镇的规划布局独具匠心,以“一龙五龟三凤”为骨架,七十二条街巷纵横交错,延续着“龟城”的形制。
古镇的建筑是历史的见证者,三十四万平方米的明清古建筑群基本完好,天柱塔、汤帝庙、张家大院等建筑无一不在诉说着古镇的故事。这里的民居多为四合院式,砖木结构,雕花精美的门,楼院落的“四大八小”格局,既体现了生活气息,又兼具防御功能。
在当下,大阳镇的文化旅游开发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实景演出《古韵大阳》《阳阿飞燕》借助AR技术,让历史场景“活”起来。大阳古镇被选为“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这既是对其努力的肯定,也是对其未来发展的期许。
“阳阿清居”的雕花门楼下,曾经的村民化身民宿管家,用晋南方言讲述着老宅新生。百处老院落摇身变为康养示范项目,既保留了“四大八小”的院落格局,又融入了智能家居。这种“微更新”模式,恰如建筑师王澍倡导的“向历史学习营建智慧”。
大阳古镇正是这样的一座桥梁,它承载着千年文脉,也在续写着新的篇章。这座有着两千六百多年历史的古镇,正以一种亦古亦潮的姿态,向世人展示着它的独特魅力。
(网易山西 房子 助编 刘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