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登王莽岭,岂识太行山?”这句流传民间的谚语,道尽了这座北纬36度“绿色宝库”的独特魅力。500余座峰峦如大地弹奏的琴键,在1700米海拔处奏响喀斯特地貌的交响曲。但这座山真正的灵魂,藏在它褶皱里的红色基因中。当抗日烽火与凿壁筑路的号子在峡谷间荡气回肠,王莽岭早已超越自然景观的范畴,成为一部承载着地球演化、民族精神与时代创新的立体典籍。
走进王莽岭,就如同踏入了一个神秘的世界。那“四世同堂地层”记录着超20亿年的地质变迁,是大自然赐予的珍贵礼物。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内,寒武纪至新生代的地质剖面如一部“岩石编年史”,完整记录了太行山脉的崛起与沉浮。而海拔1700米的极顶云海,则是大自然用雾气书写的动态诗篇——晨光穿透云层时,山脊如游龙破雾,被游客称为“太行山的呼吸”。
“红日照遍了东方……”1938年,作曲家桂涛声立于王莽岭之巅,目睹千峰如剑、万壑藏兵,创作出《在太行山上》。这段旋律不仅承载着抗战烽火,更暗合了太行山的刚毅气质。
锡崖沟挂壁公路,一条用三十年血汗雕琢的“悬崖丝带”。从1962年起,三代村民以铁锤钢钎对抗绝壁,硬生生凿出7.5公里的“之”字天路。如今,这条公路不仅是交通动脉,更成为太行精神的具象符号——岩壁上的凿痕,每一道都是“现代愚公”的无声宣言。
近年来,王莽岭景区迎来了华丽蜕变。按照《王莽岭旅游区总体规划》,景区不断拓展和提升,着力构建起“一带六区、一核七星”的空间布局。如今,仿汉式建筑群的卧龙场古朴庄重,极顶文化休闲综合体片区的设施现代时尚,高端康养民宿群宛如世外桃源。太行锡崖沟旅游度假区获评山西首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王莽岭争创5A级景区也被列入年度文旅工作重点。
未来,王莽岭将继续书写它的传奇故事,在时代的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它不仅是太行山的“绿色王冠”,更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收藏着地球的往事、人类的热望,以及永不褪色的山河魂魄。
(网易山西 房子 助编 刘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