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太原市杏花岭区滨河东路小学校园里飘出阵阵剪刀与红纸摩挲的窸窣声,还有木料雕刻时清脆的敲击声。太原市小店区教体局精心筹备的 “尊重劳动之美 激活劳动之乐” 劳动展示活动,就在这充满期待的氛围中拉开帷幕。太原市小店区实验小学与东润校区的师生们,如同怀揣奇思妙想的魔法师,带着神秘的 “魔法道具”,准备在这里开启一场传统工艺与劳动教育交织的奇妙之旅。
活动现场,主校与分校的展位宛如两个神秘的盒子,相互呼应,散发着令人好奇的非遗魅力。剪纸作品在创作者的手中仿佛被施了魔法,灵活运用折叠、阴刻、阳刻等技法,将那一张张红纸变成了栩栩如生的生肖图案,它们会不会在某个瞬间突然动起来?化作了诗意山水,是不是藏着某个神秘的仙境入口?凝成了校园生活的剪影,又记录了哪些不为人知的青春秘密?一旁的木工区里,同学们正专注地雕刻着花窗,从传统纹样到现代创意,每一件作品都像是一个未解之谜,它们究竟经历了怎样设计、选材、雕刻、组装的完整过程?
“我们希望通过引入非遗项目,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揭开传统文化的神秘面纱,培养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两校指导老师在现场如神秘的解密者,向参观的师生详细介绍课程开发理念与创作过程,但他们的讲述是否还隐藏着更多的秘密?
此次展示活动,将劳动教育与美育、传统文化教育巧妙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传承匠心精神,培养劳动习惯与创新思维。这背后是否有着更深层次的教育意义?未来,学校将继续深耕劳动教育领域,开发更多特色课程,为学生搭建多元实践平台,非遗匠心与劳动之美又将在校园中绽放出怎样的奇妙景象?这一切都等待着他们去揭开谜底。
(网易山西 郗艳 助编 贺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