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第五实验小学教室里,孩子们对着黑板上密密麻麻的数学符号和图形,时而皱眉思考,时而热烈讨论,眼神中满是对知识的渴望与探索的热情。5月21日,太原市教科研中心钱学锋主任携成艳斌、张琪老师踏入校园,一场聚焦小学数学教学的教科研下校指导活动就此拉开帷幕,为学校数学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开启了教与学的新征程。
活动伊始,教科研中心专家团队分为两个小组深入课堂,观摩了四位数学教师的展示课。
牛娜老师执教的是《相差关系》一课。牛老师以六一儿童节用气球布置教室为情景引入新课,课堂上学生从情境中找到红色气球与黄色气球的数量,然后提出问题,组织学生通过画一画,比一比的活动理解两个量的相差关系就是从大的那个量中将同样多的部分去掉,余下的就是多的部分。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列式计算,并明确了算式的含义。
张琪老师指出,牛娜老师执教的《相差关系》,知识点的挖掘比较透彻,引导学生感知从整体中去掉同样多的部分,就是多的部分,同时要注意教学语言儿童化,更符合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
史月兰老师执教的是《数对确定位置》一课,史老师通过给出数对(4,2)找照片中女儿的位置,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理解数对的含义,然后通过一些特殊数对,强化对数对的理解,最后通过生活中确定位置的实际应用,让学生深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钱学锋主任指出,史月兰老师执教的《确定位置》,很好地利用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在冲突中强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要注意数形结合,全面理解数学知识。
任燕萍老师执教的是《圆的认识》一课,任老师从学生课前用物品画圆的作品引入,通过分析、对比,感受圆的曲线不是随意的。后续通过用圆规画圆、找图形要素、探究要素关系的环节,充分感受圆的特征。练习环节则通过想圆的大小这一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成艳斌老师指出:任燕萍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这一课,能够梳理图形认识这一类课的一般路径,即:先描再认,由画到从要素角度细化图形特征。本节课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让孩子们从整体上对本单元的学习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
杨婧老师执教的是《分数的初步认识(二)》这一课,杨老师通过“分桃”的生活情境引入本课,学生能直观感受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初步建立“把多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的分数概念。在课堂中杨老师设计多次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对分数的理解。
成艳斌老师指出:杨婧老师执教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二)》,通过具体情境由一个物体进阶到平均分一个整体,过渡自然,在课堂总杨老师大量呈现学生的作品,用学生的资源转化成教学资源,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此次教科研中心专家下校指导活动,如同一场及时雨,为太原市第五实验小学的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不仅为该校的数学教师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也为学校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专业支持。老师们认真聆听、详细记录,受益匪浅。相信在专家的引领下,数学教师们将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深耕数学教研沃土,让数学课堂绽放更多精彩,共绘教育发展新篇!
(网易山西 黄晶 通讯员 郑力华 郝晓艳 助编 兰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