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新课标理念,积极响应“双减”政策,进一步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太原市晋源区第三实验小学四年级数学组围绕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确定位置”开展了一次富有成效的教研活动。此次活动聚焦教学实践,深入探讨教学方法,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
在活动中,老师们围绕“确定位置”这一单元内容展开深入研讨。本单元隶属“图形与几何”领域,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数对含义,学会用数对确定位置 ,其内容与生活紧密相连,实用性强。通过学习,学生能将生活中确定位置的经验上升为数学方法,发展抽象思维与空间观念,也为后续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奠定基础。
老师们认为,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认识列和行的含义,理解数对概念;教学难点是使学生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尤其是在方格纸上用数对准确表示点的位置。教学时,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如借助教室座位、地图等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数对的实际意义。同时,通过多样化的练习,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活动中,老师们还分享了各自的教学思路与方法。有的老师提出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场景下确定位置的实例,激发学生兴趣;有的老师建议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索数对的规律;还有的老师强调要注重对学生书写格式的规范指导,避免出现错误。
在新课标学习环节,教研组长带领大家共同研读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关于“图形与几何”领域“图形的位置和运动”的相关内容 。通过对比新旧课标,深入剖析了“确定位置”这一单元在新课标中的变化和要求,明确了教学方向。老师们深刻认识到,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
结合“双减”政策,老师们就如何优化作业设计展开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要严格控制作业量,设计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作业真正成为巩固知识、拓展思维、培养能力的有效手段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实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作业,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创新精神。
此次教研活,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也让大家对新课标和“双减”政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在今后的教学中,四年级数学组全体教师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不断探索创新,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网易山西 黄晶 张丹丹 通讯员 袁玮 助编 刘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