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芳菲,万物竞发。为深化新课标核心素养理念,推动学科知识与生活实践的深度融合,太原市晋源区第三实验小学六年级数学组以教材“综合与实践”模块为依托,创新开展“借数学之眼 筑旅行蓝图”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制定个性化旅游攻略,引导学生以数学思维丈量世界,在数据整合与决策分析中感悟学科价值,于文化探索与家国情怀中收获成长。
在制定旅游攻略的实践过程中,学生化身“生活观察家”,主动捕捉交通、住宿、消费等场景中的数学元素。通过筛选有效信息、建立数学模型,他们逐步掌握了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据对比:通过比对多种出行方式,量化最优出行方案;
统计分析:整理景点门票优惠政策,绘制统计表、统计图,确定旅游路线;
预算统筹:结合家庭经济条件,设计“交通+住宿+餐饮”动态分配方案。
与此同时,学生深入挖掘目的地的人文历史、建筑特色与美食文化,在数字与文化的交织中,实现了知识迁移与素养提升的双重目标。
“千里江陵一日还”已成现实,但如何科学选择出行工具?学生结合地理距离与成本效益原则,构建分级决策模型: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不仅感受到“中国速度”的震撼,更领悟到数学决策中“变量权衡”的智慧。
“旅行经济学”是本次实践的核心挑战。学生需从多维度收集数据,完成一份详实的预算报告:
1.交通成本:对比不同时段票价差异,计算团体折扣与儿童优惠政策;
2.住宿优化:利用网络平台比价,筛选高性价比酒店或民宿;
3.餐饮规划:结合人均消费与特色美食打卡清单,设计弹性餐饮预算;
4.景点统筹:整合免费开放日、学生半价票等信息,最大化游览收益。
一份份色彩斑斓的手抄报,既是数学思维的具象呈现,也是文化探索的生动记录,学生不仅知晓了中国各地的旅游特色,并且深入了解到当地的历史人文,美食文化,在数字与人文的交融中深化了对祖国的热爱。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本次活动以旅游攻略为载体,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应用“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等知识,深刻体会到数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未来,该校将继续探索跨学科实践路径,让数学教育真正成为连接知识与生活的桥梁,助力学生成长为兼具理性思维与人文情怀的新时代少年。
数学之道,始于书本,归于生活;教育之魂,根植实践,指向未来。
(网易山西 闫珊 通讯员 牛瑾瑄 助编 兰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