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晋源区实验小学苏教版三年级的同学们踏上了一场奇妙的自然探索之旅,深入学习了《不同环境里的植物》这一课程。本次课程旨在引导同学们了解植物的形态与其生长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培养同学们的观察力与探索精神。
课程伊始,老师通过展示水瓶树、仙人柱、椰树、芭蕉树和松树的精美视频,开启了同学们对不同形态植物的认知。同学们仔细观察,踊跃发言,分享自己对这些植物形态特征的发现。水瓶树高大粗壮,酷似酒瓶,能储存大量水分;仙人柱柱状的身躯,叶子退化成刺,有效减少水分蒸发;椰树树干笔直修长,巨大的羽状树叶集中于顶端;芭蕉树主干无分支,叶片大且厚;松树树干挺拔,针状树叶四季常绿 ,耐寒耐旱。
随后,课程进入不同环境特点的探讨环节。老师介绍了沙漠、高山、热带草原和热带沿海地区这四种典型环境。沙漠降水稀少,昼夜温差极大;高山土层浅薄,气温低,常被积雪覆盖;热带草原降水集中,干季和雨季分明;热带沿海全年高温,受季风影响明显。同学们积极思考,热烈讨论,将不同植物与适宜生长的环境进行匹配。大家发现,仙人柱适应沙漠的炎热干旱,水瓶树在热带草原旱季也能靠储水存活,松树能在高山的寒冷环境中生存,椰树和芭蕉树则在热带沿海地区茁壮成长。
为了让同学们更直观地感受植物适应环境的奥秘,老师以大叶黄杨和杨树为例,组织大家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分析。同学们认真比较两种树叶的表面光滑程度和厚度,惊喜地发现大叶黄杨树叶厚且有蜡质覆盖物,而杨树树叶薄且无蜡质。随着季节变化,在秋冬之际,同学们继续观察这两种植物的落叶情况,进一步了解到杨树树叶会枯黄、全部落光,而大叶黄杨树叶依然保持绿色,只有少量落叶。通过这些观察,同学们总结出大叶黄杨依靠表面蜡质减少水分蒸发,杨树依靠落叶来减少水分蒸发和体内营养消耗,从而适应寒冷环境。
在课程的最后,老师鼓励同学们课后设计一个关于常青树落叶的研究方案,继续探索植物适应寒冷环境的更多知识。本次科学课,同学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欲望。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同学们会更加关注身边的植物,深入探索自然的奥秘。
(网易山西 张丽 闫珊 助编 张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