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艾草清香遇上科学实验,当龙舟竞渡融入力学原理,当端午遇上六一,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活动——“牢记党的教导 争做强国少年”童趣端午主题实践活动在太原市迎泽区东岗小学火热开展,迎泽区教体局党工委委员岳家靖、基教科副科长吴成伟与东岗小学师生共同参与,通过非遗手工、科学实验、诗词竞答等30余项特色活动,让传统文化与科技创新碰撞出绚烂火花。
活动现场,岳局长对学校创新性的教育实践给予高度评价,称赞其"既传承了文化根脉,又培养了创新思维"。
此次主题活动设计了巧手“粽”动员 非遗小匠坊;五味端午美食研习社;旱地龙舟活力竞技场;诗画端午 风雅吟游会;“粽”有奥秘科学实验室五个主题体验区。
在"巧手'粽'动员"区域,萌娃们用黏土捏出的卡通粽子香囊别致精美,用艾草拓印的画扇清香扑鼻。一(3)班小王同学举着五彩绳手链说:“我编的龙舟结和妈妈戴的端午绳是一样的!”
在"五味端午"美食研习社,粽子变身保龄球,绿豆糕遇上DIY,西瓜、葡萄、牙签在孩子们手中变成了一艘艘色彩斑斓的"龙舟",糯米、粽叶、红枣在孩子们指尖化作一颗颗棱角分明的香粽。岳局长挽起袖子,与孩子们围在一起,捋粽叶、填糯米、绑棉线,身旁的孩子们认真观察,跃跃欲试。欢声笑语中,饱含情谊的粽子逐渐成型。
在迷你龙舟赛道区,五年三班的同学们正操控着加装“涡流发生器”的模型龙舟。通过船尾微型气流装置,能直观感受到如何利用空气阻力提速。“这比背课本生动多了!”一位同学兴奋地展示他设计的气球动力结构。
最火爆的当属“一击即粽”互动区。将飞盘掷入直径仅30厘米的“粽子靶盘”,现场同学计数呐喊,每当有人达成投中,将会得到同学们亲手制作的龙舟。同学们开心地说“这样地活动既有竞技性又有仪式感,这才是我们喜欢的端午!”
端午节包粽子用的粽叶,为何能长时间蒸煮却不烂?五年四班的同学用显微镜展开了一场趣味实验,亲手揭开了这一传统食材背后的科学奥秘。 “大家看,粽叶表面有好多小突起!”透过电子显微镜的显示屏,同学们惊讶地发现,平平无奇的粽叶在放大200倍后,表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蜡质晶体和纳米级茸毛。科学老师用滴管在叶片上滴水,水珠立刻滚落。“这就是荷叶效应!”老师解释道,“这些天然结构就像给粽叶穿了雨衣,让水分和糯米淀粉难以渗透。” 同学们分组对比了新鲜粽叶、煮过的粽叶和普通树叶的显微结构。当发现经过蒸煮的粽叶依然保持防水性时,有人恍然大悟:“原来古人选粽叶包粽子不只是因为香味,还藏着科学!”
“为什么古人没有钟表也能知道时间?”“我的日晷显示现在是‘午时’,正好该吃粽子啦!”小何同学兴奋地指着地上影子说道。为了让日晷更精准,孩子们还发现:竹签角度要和当地纬度一致,这个细节让吴科长都连连称赞。
粽香与代码交织的六月,东岗小学的孩子们指尖跃动的不仅是3D打印的龙舟模型,更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诠释;屏幕上闪烁的不只是编程代码,更是面向未来的智慧光芒。当艾草清香遇见人工智能,当楚辞韵律对话机器人,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文化的传承正在孩子们手中焕发新生,科技的火种已在童心深处点燃。这次主题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跨学科融合的教育实践,更是一堂生动的"强国有我"思政课。愿孩子们带着文化自信与创新勇气,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书写属于强国少年的时代华章!
(网易山西 郗艳 通讯员 李娜 助编 刘佳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