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浪潮奔涌向前的时代,科学思维与创新精神宛如璀璨星辰,照亮着孩子们前行的道路。太原市迎泽区青年路小学教育集团别出心裁地开展了一场“奇思妙想一百问”活动,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学生们的科学探索世界里激起层层涟漪,让校园里处处涌动着对科学的热爱与好奇。
奇思妙问,开启探索之门
活动伊始,便如同一场盛大的科学派对拉开帷幕。为实现问题征集活动扎实落地,青年路小学特意在进入校园的地方增设了“问题墙”,定期将学生们提的问题投票筛选,展示到校园“问题墙”上,让更多的孩子们参与到爱思考、勤提问。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涉及到“衣食住行玩”等方面,内容丰富多样。这些问题充分展现了孩子们敏锐的观察力和强烈的好奇心。
青年路小学各年级通过“一百个奇思妙问”问题评选征集活动,投票选出最感兴趣、最引发思考的问题,大家踊跃发言、投票,参与热情满满。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索,学校组织科学信息教师团队对问题进行整理与分类,将评选出的优秀问题以及正在实验探究的问题形成探究小组,并提供相关的研究指导。引导学生们根据问题积极探索、实践研究,学生们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搜索、合作讨论、实验探究以及动手操作制作模型验证猜想等方式去寻找答案。
实践探究,绽放创新之花
六年九班的张益铭同学提出了“马桶里的水为什么像在‘转圈跳舞’,转着转着就消失了”这一问题,他发现冲水时水流形成的漩涡十分有趣,这种奇特的现象让他产生了疑问,并激发了研究的兴趣。
在经过上网查阅资料和动手实验的方式,研究得出结论,原来是“虹吸效应”。在高处的杯子所受到的大气压力较强,而低处的杯子大气压较弱,又因为高处的杯子在加水以后,杯子中的水没过吸管,使吸管中也有了大气压,从而使高处的水,流向了低处气压较低的地方,导致了虹吸效应。马桶虹吸式冲水就是利用水位差和大气压力,让水带着污物从马桶流走的。
五年四班的栗杰明同学提出了“在古代,人们会用一些加密的信件进行信息交流,让原本存在在信件上的文字消失。而看信的人将纸张放在火源上方烘烤,自己就会显现,这是怎么回事?”的疑问。他查阅了相关资料,并通过实验,明白了缘由。消失的信实验的原理主要基于洋葱汁液与纸张的化学反应,以及加热后汁液颜色的变化。当用火烤时,洋葱汁液形成的薄膜物质会被加热,导致其颜色变深,这使得原本看不见的字迹显现出来。栗杰明同学表示:“这个实验让我在玩乐中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
四年六班郭朝赫同学提出“有没有一款机器人,可以解决校园内的‘防欺凌’事件,或者可以起到警示作用?”因此他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出一款“校园盲区守护精灵”。这款机器人配备了先进的语音识别技术,可以自动识别出校园霸凌行为的声音,通过语音识别技术,系统能够识别出特定的关键词或短语,如“救命”、“打架”等,一旦检测到这些关键词,系统就会自动触发报警机制。这款机器人的发明设计还获得了第二十届太原市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一等奖、第三十九届太原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第二十届迎泽区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一等奖。郭朝赫同学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运用科学思维,亲自动手去解决问题。
四年三班王芊语同学,发现奶奶家的屋顶装了太阳能发电板,可以节约能源,她想起科学课上老师讲过的清洁型新能源,她想设计一个节能小屋模型,并且运用太阳能、风能发电的原理。节能小屋的原理是运用太阳能电池组件,通过电容储能实现对太阳能的存储。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使整个节能小屋的实现清洁能源供电。同时小屋的“花园”内还配备了风车发电,运用风能补充房屋的供电。
该校开展的“奇思妙想一百问”活动成效显著,各年级学生在太原市、迎泽区多项科技竞赛中脱颖而出,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不仅是对学生们努力的肯定,更是对学校科学教育成果的一次检验。
开展“奇思妙想一百问”科学活动,其意义远不止于一场竞赛或一次探索。它旨在营造浓厚的科学氛围,让学生在提问与探索中,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自主探究,学生们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实现了创新意识与科学素养的双重提升。
未来,青年路小学将继续秉持“学以致用”的教育目标,为学生们提供更广阔的科学探索平台,让科学的种子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创新之花。相信在这些小小科学家的努力下,未来的科技世界将因为他们而变得更加精彩!
(网易山西 郗艳 通讯员 闫杰薇 助编 兰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