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小学生戴着VR眼镜操控机器人“火星救援”,当无人机在教室上空划出编程轨迹,当化学溶液在试管里跳起“荧光芭蕾”——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太原市第三十七中学校附属小学的全民学习周科技课堂!学校打破传统教育边界,将人工智能、机器人编程、无人机驾驶等“黑科技”搬进选修课,让孩子们用双手“造”出未来。两周时间,这群“10后少年科学家”不仅玩转了Arduino控制器,更在心中种下了科技创新的种子!
在《前沿之基科普知识》课堂上,科学变成了“魔法秀”:
非牛顿流体“遇强则强”:玉米淀粉浆在拳头捶打下秒变“固体盾牌”,轻轻搅动又化作“液态丝绸”,孩子们惊呼:“这简直是现实版‘吃软不吃硬’!”
荧光物质“光芒之舞”:普通矿泉水瓶在紫外灯下瞬间变身“霓虹灯”,孩子们直观理解“能量转化”的奥秘;
声悬浮“反重力特技”:用声波托起纸片和小水滴,孩子们瞪大眼睛:“原来《哈利波特》的悬浮咒真的存在!”
蓝瓶子“化学呼吸”:溶液在氧化与还原间循环变色,孩子们感叹:“这试管里藏着会呼吸的精灵!”
这些实验让课本上的公式“活”了过来,科学规律从此不再抽象。
《走进Arduino世界》课程让孩子们化身“硬件黑客”:
给机器人装上“数字大脑”:从Arduino控制器的“中枢神经”到传感器的“五官感知”,孩子们用代码赋予机器“生命”;
LED灯阵“光影秀”:编写程序让灯组随音乐闪烁,孩子们自豪地说:“这是我写的第一行‘魔法咒语’!”
而在《未来创客科普小讲座》中,孩子们挑战“火星救援”任务:
机器人“三步走”战略:从“精准着陆”到“伤员转运”,再到“返航避障”,每一步都需要毫米级程序控制;
红外传感器“火眼金睛”: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机器人是这样‘看见’障碍物的!”
《无人机实飞》课程让教室变身“空中竞技场”:起降“毫米级”操作:斜向起飞、柔和打杆、速度锁定,孩子们在失败中总结:“无人机比遥控车难操控100倍!”
空中芭蕾“彩蛋任务”:有孩子突发奇想,让无人机在空中画出“笑脸”,创意让老师惊叹;
《智械创芯科普小讲座》则聚焦“超级轨迹赛”:光电传感器“循迹特攻”:孩子们通过调整程序,让机器人像“贪吃蛇”一样精准巡线;
视觉识别“黑科技”:学有余力的孩子尝试让机器人“认出”不同颜色,挑战进阶任务。
短短两周的科技选修课,太原市第三十七中学校附属小学的孩子们完成了从“知道”到“做到”的飞跃。他们不仅扎实掌握了前沿知识,更在实践中淬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全民学习周的背景下,学校将课堂延伸为广阔的科技实践平台。未来,这份对创新的热爱和动手的能力,将成为孩子们探索未知、开拓未来的永恒火种。学校将持续加码科技教育,为更多“未来科学家”搭建闪耀的舞台!
(网易山西 张敏 助编 李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