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是家庭、学校与社会携手同行的旅程。6月27日下午,太原市杏花岭区第一中学校家长课堂内温情流淌、智慧碰撞,一场以“做智慧有爱父母,育心身健康孩子”为主题的家庭教育讲座,如同一缕春风,为家长们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方法。
此次讲座特邀知名家庭教育专家王建峰老师亲临分享,杏花岭区第一中学校校长马俨生,国家首批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系统排列指导师王建峰老师,家庭教育指导师洪玛霞老师,助教孙崇媛老师,杏花岭区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张美丽主任共同参与活动。在场聆听的家长代表六十余人。在讲座开始前,心理教师细心地向参会家长征集问题,发现孩子学习内驱力不足和亲子沟通不畅成为家长们心中的困扰。
讲座伊始,王建峰老师以生动的案例为引,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家长们思考的大门。他指出,如今孩子的需求已从物质层面转向精神和心理层面,这也促使家长的教育方式必须随之转变。在探讨“何为身心健康的孩子”时,家长们各抒己见,王老师肯定了大家的想法,并进一步阐释,身心健康的孩子不仅拥有强壮的体魄,更要具备积极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而这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培育,家庭教育更是其中关键的一环。
随后,王老师深入解读“什么样的父母是智慧有爱的父母”。他结合多年丰富的教育经验,娓娓道来智慧有爱的父母所具备的特质:懂得倾听,不急于评判,用心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与需求;情绪稳定,面对孩子的表现保持理性,温和引导;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为孩子树立榜样,放下手机,让书香家庭滋养出爱阅读的孩子。每一个特质都如同一盏明灯,照亮家长们前行的教育之路。
在讲解新时代家庭教育模型时,王老师指出,传统教育模式中家长主导、孩子被动执行的方式已不再适应时代需求。新时代强调家长营造教育、教养、心灵、家庭、亲子和亲师等良好情境,让孩子在其中自主选择。同时,王老师分享了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有效沟通模型:先静下心倾听孩子,再询问孩子感受,最后询问是否需要帮助。他还特别提醒家长,与青春期孩子交流要摒弃结果导向思维,树立过程导向观念,多关注孩子的努力与进步,用鼓励为孩子积攒心理能量,激发学习内驱力。
互动交流环节,现场气氛热烈。2406班一位家长激动地分享了自己的经历。自去年9月参加王老师的家庭教育培训后,她运用“管住嘴(不唠叨)”和“每日一抱”的方法,成功改善了亲子关系。如今,孩子愿意主动与她分享学校趣事,母子出行也从曾经的一前一后,变成了如今温馨的肩并肩、手牵手。这份成长的喜悦,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家长。
讲座最后,王建峰老师再次强调,当家长领悟育儿的底层逻辑,亲子关系便会愈发和谐。和谐的关系是有效沟通的基石,更是孩子心理能量的源泉。有了懂得欣赏、善于鼓励的智慧父母,孩子自然能专注投入学习。
作为杏花岭区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国家卫健委首批青少年心理健康项目试点校,杏花岭区第一中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家校社协同工作上不断探索前行。今年五月,学校聘请杏花岭区精神康复医院院长、杏花岭区社会心理服务中心主任詹旭辉同志为心育副校长,进一步推动了家校社医协同工作进程。此次家长讲座,正是学校在家校社协同共育道路上的又一次积极尝试与探索。它不仅为家长们提供了实用的家庭教育方法,搭建了家校沟通的桥梁,更让校家社协同共育的理念深入人心,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汇聚了强大的合力,照亮了孩子们的成长之路 。
(网易山西 郗艳 贾婷茹 助编 李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