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年历经风雨洗礼,初心不改;新征程上,向着新目标,奋楫再出发。——《人民日报》
这是强大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
奈何,七尺之躯,已许国,再难许卿。——《建党伟业》
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每年公历七月一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迅速传遍到中国,经过“五四”爱国运动,最早接受马列主义的革命知识分子,相继在各地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宣传马列主义,从事工人运动。在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积极帮助下,1921年7月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派出代表到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后因被帝国主义密探发觉,会议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船上继续进行。参加会议的有十三人,代表全国各界五十七名党员出席了会议。大会通过了党的章程,选举了总书记,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在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辟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时代,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抗日战争时期,由于环境困难,不能查记“一大”召开的准确日期,因此1941年党中央决定召开“一大”,将1921年7月的首日即7月1日作为党的生日和纪念日。
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7月成立后,在反动军阀政府的残暴统治之下,只能处于秘密状态,没有公开进行活动的环境。在大革命时期,党忙于国共合作、开展工农运动和支援北伐战争,没有条件对党的诞生进行纪念。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处在更加艰苦的农村战争环境或者在白色恐怖下进行斗争,仍没有条件组织统一的活动来纪念党的生日。直至1936年当中国共产党成立十五周年的时候,党的一大代表陈潭秋同志在莫斯科出版的《共产国际》杂志第七卷上,发表了《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回忆》一文,以表示对党的诞生的纪念。这是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最早的一篇文章。文章中提到一大是1921年7月底开幕的,但没有具体的日期。这篇纪念文章是以一大开会的月份为依据的,而不是以一大开幕的具体日期为依据的。当时,还没有举行过群众性的纪念党的生日的活动。
当时,在延安的曾经参加过一大的党的创始人只有毛泽东和董必武两人。他们回忆一大是七月份召开的,但记不清楚确切的开会日期。因为缺乏档案资料,一时无法查证,所以就把7月1日确定为党的诞生纪念日。
把7月1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辰纪念日,是毛泽东同志于1938年5月提出来的。当时,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提出:“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十七周年纪念日”。这是中央领导同志第一次明确提出“七一”是党的诞生纪念日。
“七一”作为党的生日,最早见于中央文件是在1941年6月。当时,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周年抗战四周年纪念指示》。指示说:“今年七一是中共产生的二十周年,七七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四周年,各抗日根据地应分别召集会议,采取各种办法,举行纪念,并在各种刊物出特刊或特辑”。这是以中共中央名义作出的把“七一”作为党的生日进行纪念的第一个文件。
《西江月·井冈山》
毛泽东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译文】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山下红军战旗林立清晰可见,山顶军号战鼓此起彼伏交相呼应。敌人将我们重重包围如铁桶,我军阵地如同磐石屹立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防御工事早已构筑得严密坚固,军民团结信念坚定更胜钢铁长城。黄洋界阵地上炮火轰鸣震天动地,捷报传来敌寇趁夜色仓皇逃遁。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一百多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南湖题诗》
董必武
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
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濛访旧踪。
【解析】
“革命声传画舫中",生动地描绘了党的诞生场景。南湖的画舫(红船)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摇篮。在这条船上,代表们讨论党的重要事项,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念在这里交流碰撞,发出了改变中国命运的先声。这里的"声”象征着先进的思想、激昂的讨论和对未来革命道路的探索之声。“革命声传画舫中",生动地描绘了党的诞生场景。南湖的画舫(红船)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摇篮。在这条船上,代表们讨论党的重要事项,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念在这里交流碰撞,发出了改变中国命运的先声。这里的"声”象征着先进的思想、激昂的讨论和对未来革命道路的探索之声。
“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描绘了诗人故地重游的场景。选择清明节这个特殊的时节增添了一种缅怀和庄重的氛围。“烟雨迷蒙”不仅是南湖当时的自然天气状况,更营造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回忆的朦胧美。“访旧踪”则体现了诗人对党的诞生地的眷恋和对早期革命历程的追忆,通过寻访旧踪来回顾党的初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也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对党的深厚情感和对革命历史的尊重。
整首诗语言简洁却内涵深刻,既回忆了党的诞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又表达了诗人对党的情感和对革命初心的坚守。
《可爱的中国》手稿
《可爱的中国》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于1935年在狱中写的一本书,这是一部极富感召力的红色文学经典作品。书中方志敏回顾了自己参加革命的心路历程,文章展现的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对革命斗争的坚定信念,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网易山西 黄晶 张丹丹 通讯员 殷晔 王婧 助编 李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