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浪潮中,太原市精神病医院积极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深入挖掘并大力弘扬先进人物事迹,精心推出【学习身边榜样】系列宣传。这些优秀代表如璀璨星辰,散落在医院的各个岗位。他们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着“仁爱、诚信、敬业、奉献”的医院精神,充分展现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高尚品格与专业素养,激励着全院干部职工见贤思齐、奋勇争先,凝聚起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今天,一同走进2025年太原市护理学会“最美护士”——刘芳的温暖世界。
刘芳,是山西省精神卫生中心(太原市精神病医院)老年精神病科的一名护士。在老年精神病护理这片充满挑战与温情的领域,她已默默耕耘了14个春秋。14年,是一段漫长的时光,足以让青丝添霜;14年,也是一段坚守的旅程,她始终如一地秉承着南丁格尔誓言,用爱心化作温暖的阳光,照亮了许多“失忆”老人的暮年生活。
老年精神科护理,无疑是一场爱与专业的双重考验。这里的工作,不仅需要源源不断的爱心、持之以恒的耐心,更要求具备精湛过硬的护理操作技术。为了能给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刘芳如同一位执着的工匠,利用工作之余的每一分每一秒,不断锤炼自己的技能。静脉抽血、静脉留置针、鼻饲、灌肠术……每一项操作技术,她都反复练习,力求做到尽善尽美。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努力与付出得到了丰硕的回报。2015年,她荣获太原市健康委员会第十届职业技能大赛护士岗位技能竞赛标兵称号,并荣记三等功;此外,她还多次斩获护士职业技能操作比赛一等奖、中共太原市委宣传部“时代新人说”演讲比赛一等奖、中华护理学会演讲比赛一等奖等诸多荣誉。这些荣誉,如同璀璨的勋章,见证了她在护理道路上的成长与辉煌。
在老年精神科的病房里,每天都上演着刘芳与患者之间的温暖故事。那些行动不便、不能言语、病情危重的患者,有的身上还带着几个散发着恶臭的褥疮入院。面对这些,刘芳从未有过丝毫的嫌弃与退缩,她用细心、耐心和无私的胸怀,默默地守护着每一位患者。
她为躺在床上不能自理的老人轻轻擦拭身体,用温柔的双手为他们按摩,缓解身体的疲惫;她搀扶着行动不便的老人,一步一步地散步,如同守护着他们走向希望的使者;她用轮椅推着老人到活动大厅做康复锻炼,鼓励他们勇敢地面对生活。对于身上长褥疮的老人,她更是格外用心,小心翼翼地为他们清洗、消毒、包扎伤口,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关爱。
在病房里,她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陀螺,穿梭于各个病床之间:时而喂老人家喝水,那关切的眼神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温柔;时而给老人家翻身、拍背,动作娴熟而又轻柔;时而为老人家测血压、摸脉搏、盖被子,生怕他们有一丝一毫的不适。
当看到很多老人患上老年痴呆,不认识自己的亲人,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谁,身体各项功能日渐退化时,刘芳心急如焚。她绞尽脑汁,想出了各种办法来延缓老人的衰退。每天,她都会拿着图文并茂的卡片,耐心地教老人识字认图。尽管老人今天记住明天就忘了,但当她走进病房时,老人看到她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这微笑,如同冬日里的暖阳,温暖着刘芳的心,也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她用最温暖的方式证明,即使在记忆逐渐褪色的至暗时刻,爱的守护依然能为患者架起通向往昔的桥梁,让生命的尊严在时光长河中永续闪耀。
在老年精神科,有许多孤寡老人,他们无儿无女,行动不便,每天只能独自望着窗外唉声叹气。刘芳走进病房,轻轻叫一声“爷爷、奶奶”,老人立马露出喜悦的笑容,还会拿出自己保存很久舍不得吃的食物塞给她。那一刻,刘芳真切地感受到,有时候一声招呼、一句关怀,甚至比药物更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更能舒缓他们的心情。14年的坚守,14年的爱心付出,换来了无数个感动的瞬间,刘芳也有了许许多多个“爷爷、奶奶”,他们之间的情谊,早已超越了医患关系,成为了彼此生命中温暖的存在。
作为老年科的护理骨干,刘芳还连续多年承担科室带教工作。她就像一位智慧的引路人,针对老年患者跌倒预防、噎食、低血糖、突发心衰急救等高频场景,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案例。一位规培护士回忆道:“刘芳老师总说‘细节决定生死’,她手把手教我们如何从老人颤抖的手指发现低血糖征兆,如何通过眼神交流安抚躁动的失智患者。”在带教过程中,刘芳尤其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她让年轻护士深刻理解“衰老不是疾病,而是需要被温柔以待的生命过程”,引导他们用爱心和耐心去对待每一位患者。
“都说天上的星星很亮,那是因为你没有见过护士的眼睛。”这是一位失智老人家属给予刘芳的评价。对于刘芳来说,这无疑是对她最大的认可与鼓励。这份责任,这份爱心,这份坚守,这份对生命的不离不弃,正是她对老年精神疾病患者的庄严承诺。
在未来的日子里,刘芳将继续在老年精神病护理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如同一位忠诚的搀扶者,陪伴着每一位老人走过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让他们的晚年生活充满温暖与尊严。
(网易山西 黄晶 张丹丹 助编 贺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