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盘在木锤轻敲下绽开花朵,汗湿的掌心握着刻刀——在阳曲县西凌井乡清凉的活动室里,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琳正指导十几位农妇体验刻瓷的奥妙。“真没想到,咱这平日里握锄头的手,也能刻出这么精细的花样!”村民王大姐托起自己完成的第一件作品,指尖摩挲着凹凸纹路,惊喜与自豪溢于言表。
这是太原市与阳曲县妇联“妇乐坊”妇女素质提升培训的生动一幕。连日来,这股赋能乡村姐妹的清泉,正浸润着阳曲多个村社,从护肤收纳到电商直播,再到非遗传承,为她们的生活和梦想打开新窗。
“老师,我这个年纪该选啥精华?”6月19日,锦绣家园社区的护肤课堂里,米艳秋的"皮肤密码"课让爱美姐妹们争相提问。从肤质辨识到穴位按摩,实操演示引得学员们频频举起手机录像。隔壁教室,收纳师孙秀枝将衣物叠成“俄罗斯方块”,空间魔法让学员直呼“回家立刻收拾衣柜”。这些看似琐碎的生活技巧,正悄然改变着乡村家庭的日常——“家里利索了,连吵架都少了”的朴素反馈,成为生活品质提升最生动的注脚。
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乡村女性也积极拥抱变化,“妇乐坊”的新媒体技能培训为她们架起了与外界沟通的桥梁。
6月20日,阳曲县东黄水镇河上咀村的培训现场,短视频领域讲师马爱英的“零基础入门”课,让手机成为了乡村女性的新农具。从拍摄构图到视频剪辑,从账号运营到流量变现,“理论+实操”的教学模式让大家迅速掌握技能。一位大姐操作着手机剪辑软件感慨道:“以前觉得直播带货是城里人的事,现在我要把村里的豆腐干拍成视频,让更多人知道!”手机屏幕不再只是娱乐工具,更成为乡村女性推介特产、发展“线上经济”的新窗口,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数字活力。
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在 “妇乐坊” 的课堂上碰撞出别样火花。
6月23日西凌井乡的刻瓷培训,是文化与技能的完美融合。李琳老师讲述刻瓷历史,展示刀法釉色技巧,让学员们领略到“刀尖上的舞蹈”的魅力。实操过程中,学员们从生疏到熟练,完成了从图案设计到成品的全过程。当带着乡土气息与个人温度的刻瓷作品摆满课桌,这不仅是非遗技艺在乡村的传承,更为乡村女性居家就业、拓宽增收渠道提供了新思路。
“妇乐坊”像一座开在田埂边的“能量站”,用生活美学装点日常,以数字技能链接世界,借非遗技艺传承文化。太原市妇联负责人透露,下一步将推出电商运营、手工编织等课程,让更多乡村女性在家门口实现“技能充电”。当刻刀在瓷盘上勾勒出乡村振兴的曲线,当手机镜头聚焦起乡土特产的芬芳,阳曲县的乡村姐妹正以全新姿态,在产业兴、人才旺、文化浓的振兴画卷上,刻下属于自己的璀璨印记。
(来源:阳曲微讯)
(网易山西 黄晶 助编 李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