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会长、西南财经大学丁任重教授、南京大学任保平教授、复旦大学周文教授等全国知名学者在2025年7月5日召开的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第42届学术年会做主旨报告。
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会长、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院院长丁任重教授做题为《习近平关于新质生产力论述的创新性贡献——基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视角》的报告,指出新质生产力相关论述是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原创性贡献,新质生产力及其相关论述丰富了生产力的概念内涵,回答了新时代新阶段中国生产力发展的目的。
南京大学任保平教授报告的题目是《法国调节学派的<资本论>研究及其启示》。他指出,法国调节学派坚持《资本论》的逻辑框架解释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对于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具有参考意义。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崔友平研究员报告的题目是《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报告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入手,生动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内涵与演进路径。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赵楠教授报告的题目是《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河南实践》。报告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为基本线索,阐释了河南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并提出了相应的“河南经验”与对策建议。
复旦大学周文教授做题为《现代化西方叙事与中国式现代化突围——基于国家建构的经济学再审视》的报告。他指出,国家建构是理解现代化的起点,作为现代化的行动主体,国家具有工具性和自发性的两重属性,作为现代化的历史载体,现代市场经济所需的交换场所和交换关系有赖于现代国家的建构。
中央财经大学何召鹏副教授报告的题目是《空间价值、空间生产与空间竞争》。通过把空间引入马克思的价值理论,何召鹏教授探索了马克思空间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分析框架。他指出,拓展价值理论的空间维度,对于发展马克思空间政治经济学和解释空间经济现象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西南财经大学盖凯程教授以《后发优势、技术规锁与自主创新——基于“四大优势理论”的分析框架》为题作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中国凭借体制、需求、供给和人才“四大优势”,突破了技术封锁,形成中国特色科技自主创新体系。
山西财经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经济学院李玲娥教授报告的题目是《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二重性》。她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具有一般性和特殊性,这种二重性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属性和基本定位,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精髓也正在于一般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此次年会由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主办,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承办、《经济学家》杂志社协办,主题为“改革、创新与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网易山西 张丽 张赟 助编 贺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