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索适合孤独症儿童的教育教学模式,提升其校园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太原市迎泽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于此学年正式启动并深入推进“孤独症儿童教育教学项目”,项目团队就此学期研究进行了成果汇报。
在张校长的带领下,组员们各司其职,项目小组围绕孤独症儿童核心需求,在多个关键领域展开系统化的实践与研究。其中,最亮眼的成果当属团队精心研制的以视觉提示为主的新生入学手册。该手册通过“走进校园、了解作息、认识班级、入学准备、行为管理”五大板块,以生动形象的图片、简洁易懂的文字,为孤独症新生搭建起清晰的校园认知框架,帮助孩子学校生活安排,减少因环境变化带来的焦虑。
杨国芳老师代表小组进行汇报展示时介绍,学校始终以“无障碍环境+个性化支持”为核心,全力打造适配孤独症儿童需求的校园空间。在结构化教学区,视觉提示卡、任务分解图等工具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将原本抽象的学习概念转化为一个个可操作的步骤。
教师团队采用引导式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校园规则,顺利融入校园生活,切实提升了在校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质量。同时,项目的推进也极大地锻炼了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积累了宝贵的本土化实践经验。
未来,项目小组将继续深化研究,下一阶段计划对教室物理环境进行全面改进,进一步优化结构化教学模式。同时,团队还将探索更有效的家校社协同模式,致力于将成熟经验推广开来,让更多有需要的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受益,为他们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提供坚实支持。
(网易山西 闫珊 助编 贺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