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千年古街的青石板路邂逅少年们的奇思妙想,当老字号的百年传承碰撞环保新理念,一场跨越时空的跨学科探索正在太原钟楼街上演。7月5日,太原市迎泽区校尉营小学的“行知小卫士”们以环保袋为舟,以社会性科学议题为桨,在迎泽区的教育创新浪潮中划出了一道绚丽的弧线。这场名为“古街新‘行’动”的实践课,不仅让课本知识“活”了起来,更让教育在真实场景中迸发出惊人的生命力。
古街变身实验室:四阶递进解锁新技能
在钟楼街老字号店铺的环绕中,学生们手持废旧布料,开启“科学侦探”模式。第一阶段“问题拆解”环节,孩子们通过实地调研发现:传统包装每年产生2.3万吨废弃物。第二阶段“跨界设计”中,数学组的测量工具、美术组的色彩搭配、科学组的材料实验在环保袋上完美融合。当看到自己设计的可降解环保袋被游客争相领取时,五年级学生王小雨感慨:“原来知识真的能改变生活!”
三代同堂创客营:教育生态破圈生长
活动现场形成了独特的“教育共生圈”:程惠萍主任带领教研团队构建评价体系,科学副校长讲解材料科学原理,老字号传人示范传统纹样,家长志愿者协助安全保障。最令人动容的是“祖孙创客组”——70岁的非遗传承人与10岁小学生共同研发的“晋商密码环保袋”,将算盘元素与二维码结合,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时空对话。这种跨代际的知识流动,让教育真正成为全民参与的盛宴。
教育加减法新解:从知识容器到创新引擎
校尉营小学用这场实践给出了“双减”时代的教育答案:减去的是机械训练,增加的是思维厚度。活动后的调查显示,92%的学生能清晰阐述“碳足迹”概念,85%的家庭开始使用自制环保袋。更可贵的是,孩子们自发成立“古街守护者”联盟,定期开展环保宣传。正如校长郭秋月所说:“我们培养的不是考试机器,而是能带着科学思维解决真实问题的未来公民。”
夕阳为钟楼街披上金纱时,孩子们的环保袋在晚风中轻轻摇曳,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奏响着新时代教育的创新乐章。这场始于环保袋的探索,终将延伸至更广阔的天地。当教育打破围墙,当知识融入血脉,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改变世界的力量。迎泽区的教育者们用这场实践证明:最好的课堂,永远在真实的世界里。
(网易山西 张敏 助编 张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