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上午,太原市迎泽区小五台小学语文课题组召开了“学科大概念统领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课题阶段成果分享交流会。
交流伊始,高文静老师从课题研究之初语文教学现存问题谈起:知识点“零散庞杂”,知识理解“低阶徘徊”,知识运用“流于形式”,导致学生迁移能力薄弱、核心素养难养成。要突破困境,需以“大概念”为统领,构建单元整体教学体系——大概念作为学科核心、基础概念,具备聚合知识、透视本质、迁移应用的强大功能,是实现单元整合教学、培育核心素养的关键支点。
高老师结合具体课例,将课题组老师们经过实践研究,总结出的“学科大概念”三大提取路径进行了整理汇报:
基于课程标准:研读课标,明确单元教学定位。如“复述故事”教学,梳理课标中各学段“复述”要求的螺旋上升逻辑,提取“复述故事是基于交际情境、忠于原文关键信息的言语行为”大概念。
分析人文主题:挖掘单元人文主题(如“自然之美”“传统文化”)的情感与价值内涵,结合语文要素提炼。以四年级“自然之美”单元为例,整合“感受自然美、学习语言表达”目标,提炼出“用细腻笔触与生动语言,传递对自然的热爱”大概念。
整合语文要素:梳理单元阅读、写作、语言运用等要素,构建知识关联。三年级“预测”阅读策略单元,通过解读“边读边预测、验证预测”要素,提取“预测让阅读充满探索乐趣,需结合文本线索合理推想”大概念。
交流尾声,任毅副主任针对该校课题组一年多来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总结,她说:“以前看教材,满眼都是知识点和训练点;现在再看,首先思考的是这个单元要传递给学生的最核心、最持久、最能迁移的学科思想是什么。这种视角的转变,是研究带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老师们从课题研究初始时茫然无措到后来的驾轻就熟,提炼学科大概念的能力显著增强,课题研究推动了该校语文学科前所未有的深度教研,围绕大概念的提炼、单元框架的搭建、核心任务的设计、评价量规的制定等等,老师们多次展开高频次、高质量的头脑风暴和协作研讨。这种基于共同目标、聚焦核心问题的深度教研模式,有效促进了集体智慧的碰撞与共享,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强大引擎。
“学科大概念统领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课题即将结题,其点燃的教学变革之火,已在老师们心中深深扎根。这场以“大概念”为航标的探索,不仅为学生的深度学习和核心素养发展开辟了更优路径,更为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促进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强劲的内生动力。老师们将带着这份沉甸甸的收获与提升,继续在语文教学改革的沃土上深耕细作,砥砺前行。
(网易山西 张敏 通讯员 周天宇 助编 兰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