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过杏林,连空气都醉了。“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千年前诗人笔下的邀约,穿越时光,依然能在山西杏花村找到最温暖的回应。在这里,每一缕风都带着酒香。风来,携芬芳而至;风去,带清香而远。这醉醺醺的微风,拂过脸颊时,仿佛能让人一脚跌入杏花盛放的四月天。
走进杏花村,恍惚间会与历史擦肩。杜牧曾在此留下“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绝唱,诗韵浸透青石板路;闯王李自成畅饮后挥毫“尽善尽美”,墨香与酒香交织千年。而汾杏酒,便在这片酿酒六千年的土地上,承接了杏花村的灵韵。
汾杏二字,藏着酿酒人的匠心密码。“汾”是古法技艺的流转,“杏”是乡土情怀的绽放。选用晋中平原的“一把抓高粱”,配以大麦与豌豆,再引入地下岩溶深处清冽的泉水。粮为筋骨,水为血肉,酝酿出如窈窕淑女般清雅的风韵。
当酒液滑入杯中,溅起的酒花清盈饱满,清澈如初春溪水。轻呷一口,清冽瞬间化作绵柔,如轻云拂过舌尖。落口清甜,余香袅袅,恰似杏花雨后泥土的芬芳。饮后不口干、不头痛,只留一丝微醺的暖意,让人忍不住再斟一杯。
春日杏花节,胭脂万点压枝低。粉红云霞下,汉服女子捧酒徐行,恍若古画中人。赏花人三三两两,或倚树吟诗,或席地品酒,恰似与千年前的杜牧隔空对酌。杏花、美酒、诗韵在此交融,织就一幅流动的清明上河图。
有人说,杏花村的酒里酿着黄土高原的月光,盛着三晋大地的晨露。其实它盛的何止这些?游子举杯时的乡愁,老友重逢时的欢笑,还有那些未及言说的深情,都沉淀在这杯清冽的绵甜里。当青瓷酒盅轻碰的脆响荡开,千年时光忽然变得触手可及。
又是一年盛夏,不妨寻个微凉的傍晚,启一瓶杏花佳酿。无需红泥火炉,只要月光满窗,便足以与千年前的春风对饮。看,那牧童的竹笛声正穿过杏林,将酒香洒满人间归途。
(网易山西 闫珊 杨滢 通讯员 刘恩彤 助编 张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