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没有比诗与酒更天然的相配了。古代酒肆里,文人墨客常浅斟低酌,诗词便如酒香一般飘然溢出。所谓诗酒风流,哪里是刻意营造的雅事,分明是情致相通的自然流露——诗是酒泡出来的,酒是液态的灵感,诗情酒意本是一体。若论酒中清韵,当属汾杏一脉:源自杏花村千年古法,清冽如山泉,饮之如品月下江湖,诗未至而意已翩跹。
那酒肆之中,几杯清酒便足以催生佳句无数。李白曾“斗酒诗百篇”,杜甫在《饮中八仙歌》里也记下“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的豪情。更别说李白自己那“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千古长啸,酒力激荡着壮阔胸怀。白居易亦曾邀友对酌:“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酒暖人心,诗也熨帖如春。苏东坡在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遂作《水调歌头》,吟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祈愿——酒入衷肠,诗亦自然流泻而出,酣畅淋漓。
那些酒盏与诗卷交织的往事,并非只属于古人衣冠楚楚的图画。现代人于KTV里放声唱起“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何尝不是借着几分酒意,悄悄触摸心底深处未曾磨灭的江湖梦想?那一点浪漫情怀,在酒意微醺里,也如暗香浮动,恍然重见。
酒盏在握,诗卷在怀,无论是醉里挑灯看剑的壮怀激烈,还是月下独酌的闲情逸致,都织就了那幅永不褪色的江湖图卷。这份豪情并未走远,它只是悄悄潜入心间,在每一次举杯浅酌之时悄然苏醒,映照出心中依然鲜活的诗酒江湖。
生活如酒,浸润诗意。杯中江湖,当有汾杏清韵;醉里乾坤,自有千年余香。
(网易山西 闫珊 杨滢 通讯员 刘恩彤 助编 刘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