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教师都曾渴望,能用更高效的方式助力学生成长;每一所院校都在期盼,能紧跟时代步伐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7月1日,太原市财贸学校带着这份共同的期盼,特邀人工智能教育专家叶希杰老师作《人工智能赋能高质量职业教育教学——融合应用新技术,重塑教学新生态》专题讲座。全校教师齐聚报告厅,在国家政策指引下,探索 AI 为职教带来的新可能。
政策引领:AI+教育上升为国家战略
叶老师从国家政策高度切入,系统解读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的必然性。他强调,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构建智能学习与交互式学习的新型教育体系”,教育部2025年文件更要求“深化教育大模型应用,推动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智能化升级”。针对职业教育,国家专项指引提出“产业需求牵引、国产技术支撑、伦理规范保障”的实施路径,这与学校人工智能、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等专业数字化改造需求高度契合。
“人工智能不是替代教师,而是重塑教育生态。”叶老师指出,教师的人工智能教学胜任力是职业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的关键。
场景革命:AI如何重构教学全流程
讲座聚焦AI在教学核心环节的实践价值。在备课阶段,AI可智能分析产业链岗位需求,自动生成课程标准与活页教材;在课堂教学中,人脸识别系统实现秒级考勤,情感识别技术辅助分析学生专注度,帮助教师动态调整授课节奏;在课后环节,AI不仅自动批改主观题作文,还能通过学情预警系统定位知识薄弱点,推送个性化训练包。
工具赋能:让AI成为教师的超级助手
针对教师最关切的“如何用”问题,叶老师提出智能备课助手文心一言可生成思政融合教案,DeepSeek能快速梳理专业知识点逻辑网络;学情分析工具科大讯飞系统可诊断班级共性知识盲区;跨模态创作工具如ChatGPT,能根据教师指令设计项目化任务书。
攻坚关键:以实效为导向的三大原则
针对AI赋能教育教学改革常见误区,叶老师提出三大实施准则:
问题导向原则强调“技术服务于真实痛点”,建议通过学生问卷锁定高频需求,而非炫技;数据筑基原则要求打通教务系统、在线学习平台的数据孤岛,建立符合《教育数据安全标准》的校本数据库,为AI决策提供高质量燃料;人机协同原则呼吁教师掌握提示语设计、结果优化等核心技能,当AI生成10份教学设计草案,教师的价值在于选出最符合学情的那份并创造性优化。
行动宣言:迈向智能教育新时代
此次讲座不仅是技术启蒙,更是一次职教理念的革新动员。在人工智能浪潮中,教师将转型为“情感联结者”和“思维点燃者”,而财贸人已整装待发。
(网易山西 张丽 助编 刘佳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