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总结教学经验,精准把脉学情,明确未来教学改进的核心方向,太原市小店区光明小学于7月3日上午成功召开了小学英语学科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会。郝伟校长、阎婷副校长全程参与指导,英语组全体教师齐聚一堂,以数据为依托,开展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讨。会议由英语教研组长闫鹤老师主持,研讨聚焦核心议题,围绕各年级试卷分析、教学反思与优化策略展开深度交流。
各年级教师结合学情与数据,依次展开针对性分析。三年级听力分析环节,王晶老师聚焦相似类单词区分难题,结合教学实例,剖析学生听力识别误区,提出通过“情境化辨音训练 + 词汇联想记忆”提升区分度;向蜜老师基于三年级笔试的柱状图数据分析结果,反思教学中信息提取能力的培养策略和“like”用法的讲解方式有待优化,计划后续推行图文结合的文本阅读训练与情境化的语法练习以提升教学效果。
随后,分析聚焦四、五、六年级重点问题,进一步深化研讨。 四、五年级听力分析中,蔡晓慧老师梳理介词使用、固定搭配理解差异等问题,强调通过 “语篇输入 + 专项错题归因训练” 深化理解;闫鹤老师针对四年级笔试 “选句子补全对话” 题型,从逻辑衔接、语境匹配角度,分析学生失分原因,提出“对话框架搭建 + 生活情境模拟”教学策略 。
五年级笔试分析由赵晓丽老师展开,围绕文本理解、逻辑思维考查,指出学生在长难句分析、语篇逻辑梳理上的不足,建议融入 “文本思维导图绘制 + 推理问答训练”;谷晔老师则聚焦六年级听力阅卷问题,对语法拼写错误、定冠词搭配失误进行错因归类,强调“分层听写 + 语法微语境运用”提升基础能力 。
在本次质量分析会上,闫宇琼老师深度参与研讨,并基于认知策略理论提出了极具洞见的教学反思。她强调,课堂教学中应积极运用图表、思维导图等可视化工具,帮助学生系统性建构信息处理路径,提升认知效率;教师需深化语篇研读,挖掘核心价值,通过创造性的文本解构与再构为精准教学奠定基础;同时可尝试将教学目标反向推演为课堂问题链,以挑战性问题驱动教学进程,激发学生深度思考。
闫老师最后引导与会者反思:质量分析的核心不仅在于诊断,更在于驱动教学改进。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内化分析成果——通过切实提升备课深度、优化课堂设计、赋能教学实践,最终转化为学生看得见的成长。
从教学实践上升到管理层面,阎婷副校长从教学管理高度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推进学段衔接教研:系统梳理小学英语知识体系,做好与初中教学的顺畅衔接;二是优化听力训练时效:听力训练需科学规划,注重归整、梳理和分段实施,兼顾听力技能训练与认知过程培养;三是夯实书写基本功:规范书写是高年级学习的重要基础,日常作业要求工整清晰,做到“提笔即练字”。同时,还强调了卷面修改规范和审题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要求在日常扎实训练中提升学生英语素养,筑牢发展根基。
最后,郝伟校长在总结讲话中,对会议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与方向引领:激趣与习惯并重:低年级要善用趣味素材和课堂活动点燃学习兴趣;中高年级需着力培养读题、审题、答题等良好习惯,渗透于日常教学,让学生“愿学、会学”。评价与复习并进:实施分层、有效的评价,以鼓励激发学生内驱力;复习环节要落实“一课一练”,夯实知识基础,为学生搭建稳步提升的阶梯。活动与团队协同:积极开展英语项目式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充分发挥集体教研力量,加强教师间经验共享,协同家校共育,关注学生日常语言积累,合力推动英语教学质量的高位发展。
此次质量分析会,既是一次深度的教学反思研讨会,更是一场明确方向的质量提升动员会。英语组将以此次会议为新的起点,精准施策:低年级着力夯实“听说基础+学习习惯”,通过趣味听力、规范书写等举措固本培元;中高年级重点提升“读写能力+思维进阶”,依托深度文本解读与读写融合训练,强化语言运用与逻辑思维。展望未来,英语组将扎实推进“周研讨、月实践、季复盘”机制,确保分析成果真正落地课堂,切实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英语素养的持续提升。
(网易山西 黄晶 通讯员 张琴 助编 兰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