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在汇聚全球食品工业顶尖力量的“上海国际食品加工与包装机械展览会”上,一个来自山西杏花村的“清香”身影,以唯一登台演讲的中国白酒企业身份,吸引了远超预期的目光。山西新晋商酒庄集团汾杏酒厂股份有限公司没有复述古老传说,而是用一款面向女性市场的“玫瑰汾”和一套融合非遗与AI的“智造”体系,向世界递出了一张关于中国白酒现代性的新名片。
唯一发声者:汾杏为何能脱颖而出?
在充斥着精密机械、自动化生产线和全球食品巨头的展厅里,汾杏的展位仿佛一个静谧的东方文化驿站。它不仅是2500余家参展商中唯一的中国白酒身影,更是唯一站上演讲台,向超过12万专业观众阐述中国白酒未来的代表。当“食品科技×文化价值”成为展会主旋律,汾杏酒厂副总经理、品牌部总经理贾俊丽女士的登台,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强烈的信号:中国白酒,特别是清香型白酒,正主动寻求融入国际饮品生态圈。贾俊丽在演讲中指出,清香型白酒以其“纯净透明、入口绵柔、回味甘甜”的天然特性,具备成为国际沟通“桥梁”的潜质,“清香,不止是风味,更是一种文化语言”。汾杏的脱颖而出,正是源于其对这一“桥梁”角色的精准把握和率先发声的勇气。
玫瑰与微醺:一瓶酒如何聚焦女性消费?
展台前最引人驻足的,莫过于那款名为“28°玫瑰汾”的新品。它一亮相,便吸引了众多观众,特别是女性专业买手和行业人士的目光。这并非偶然。28°的低度设计,天然玫瑰香气的融入,以及延续汾杏一贯东方美学的精致包装,精准地呼应了当下全球饮品消费的一个显著趋势:轻负担、悦己感和对生活美学的追求。汾杏显然深谙此道。贾俊丽在现场的阐述清晰地传达了这一战略目标:“白酒不应只是男性社交的专属语言,女性也应有属于自己的饮酒表达。”28°玫瑰汾的发布,正是汾杏“传统技艺+现代审美”理念的具象化呈现,它试图在经典清香风味之上,叠加一层更轻盈、更浪漫的情感共鸣,回应“悦己饮酒”和“微醺生活”的新兴生活方式。
非遗工艺到AI智酿:藏在杏花村里的智造革命
汾杏吸引国际目光的,远不止于一款新品。其展台背后所代表的“智造”升级,同样令技术导向的展会观众侧目。这家源自山西汾阳杏花村的企业,其根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缸发酵”工艺。但汾杏的讲述并未止步于传统,它将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工业技术深度融入这一古老技艺。从原料筛选的精准把控,到酿造发酵过程的智能监控,再到灌装检测、仓储流通的全链路智能体系。更引人注目的是其“数智化+绿色化”双转型战略:在提升酿造效率与品质稳定性的同时,积极采用绿色能源和环保包装,致力于全流程的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是工艺的突破,更向国际舞台展示了中国白酒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扎实探索与成果。
清香的航海时代:汾杏的“出海”新航标
在全球饮品消费结构加速向“低度、健康、天然”转向的风口下,汾杏此次高调亮相上海国际食品展,无疑释放了明确的战略信号:加速“清香出海”。这并非简单的产品出口,而是一条“文化出海+产品创新”双轨并进的路径。从频频现身国际大型展会,到推出符合全球口味趋势的酒体,再到强调女性消费话语权和倡导独特的东方饮酒哲学,汾杏正试图打破中国白酒“内向型市场”的传统刻板印象。正如贾俊丽所强调的:“真正的国际化不是产品出国,而是让文化被理解、风味被喜爱、品牌被信任。”汾杏的尝试,正是以“清香”为通用语言,以科技为品质背书,以文化为情感纽带,开启一场中国白酒与世界市场的深度对话。
从杏花村的古老酒坊,到上海滩的国际展台,汾杏的这趟旅程,承载的不仅是一瓶酒的风味传递。它更像是一枚探针,以“清香”为媒,用一杯低度酒、一段融合古今的智造故事、一种拥抱多元的文化姿态,探索着世界对中国白酒的认知边界,并尝试撬开那扇厚重的大门。这场发生在上海展会上的“清香突围”,能否成为中国白酒走向世界的新范本?时间会给出答案,但汾杏的尝试,无疑已让世界展商和观众,对中国白酒的另一种可能性,产生了好奇与回望。
(网易山西 闫珊 杨滢 助编 兰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