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铸魂”
教育田野上的点灯人
在山西省的教育沃土上,有这样一位行者:二十八载春秋,从意气风发的青年到桃李芬芳的资深园丁,她的足迹深深印刻在三尺讲台,她的心血静静浇灌着万千心灵。她,就是王改萍老师——山西省特级教师、山西省学科带头人、山西省教学能手、山西省十佳教师、晋中市模范班主任、晋中市领航教师,一位拥有正高级职称却始终保持着教育赤子之心的实践者与思考者。那些沉甸甸的荣誉,在她眼中不是跋涉的终点,而是长夜里的星火——既映照来时的足迹,也点亮远方的征途。
教育原点
以“看见”唤醒沉睡
在王老师二十八年的教育生涯里,她始终坚信教育的真谛绝非知识的简单传递,而是一场生命与生命的深度对话与相互唤醒。她拥有一双敏锐而温暖的眼睛,总能穿透表象,“看见”每一个孩子独一无二的宇宙。她看见那欲言又止的举手间闪烁的求知火花,看见顽劣表象下未被理解的孤独,看见沉默外壳里包裹着的丰盈内心。
曾有一个被标签为“隐形人”的学生,入学时成绩平平,性格内向,在人群中几无存在感。然而,王老师却在他一丝不苟的作业本上读到了认真,在他凝望窗外飞鸟的眼神中捕捉到了灵光。她没有用分数去框定他,而是在一次关于“梦想”的主题班会上,轻轻指着他本子上那只画得有些笨拙却奋力向上的小鸟,真诚地说:“这只鸟,翅膀很有力量,它一定渴望飞得很高吧?”这声温柔的“看见”,如同投入心湖的石子,瞬间点亮了少年眼中的光芒。从此,她鼓励他走进美术的世界,在课堂上创造空间让他分享独特的视角。渐渐地,自信取代了怯懦,笑容绽放在脸庞。多年后,这名学生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景观设计师,他深情地告诉王老师,正是当年那句关于“小鸟力量”的肯定,第一次让他感受到被“真正看见”的温暖,点燃了他翱翔的勇气。王老师的故事印证着她的信念:教育的起点,在于尊重每一粒种子的独特基因,以“看见”为阳光,以信任为雨露,静待生命的破土与绽放。
课堂求索
深耕思维的沃土
作为山西省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王老师深知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更是孕育未来的摇篮。二十八年来,她从未停止对教学艺术革新的探索。她所追求的课堂,摒弃了知识的单向灌输,成为了打造思维的练兵场、智慧碰撞的能量场。
她大胆打破学科间的藩篱,尝试将她所教授的数理的严谨逻辑与艺术的瑰丽想象交相辉映。担任班主任期间,她积极引导学生在古诗词的殿堂里,化身诗人,体味千年心境;在物理定律的探索中,她以生活现象点燃好奇,鼓励动手求证;在社会议题的讨论上,她创设思辨情境,激发多元视角,培育独立见解。她笃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比起标准答案的整齐划一,她更珍视学生提问时迸发的奇思妙想,更欣赏他们解决问题时展现的独特路径。她呵护质疑,珍视好奇,努力营造一个允许试错、鼓励探索的安全港湾。当孩子们眼中因顿悟而闪现光彩,当课堂因观点的交锋而充满活力,当作业本上流淌着个性与思考的印记,王老师便深切感受到教育最美的回响——在思维的沃土上深耕,收获的是独立人格的挺立与创造力的蓬勃生长。正高级教师的身份,于她而言,是专业精深的要求,更是推动她不断突破课堂边界、攀登教育艺术更高峰的永恒动力。
育人底色
领航心灵,以爱为帆
晋中市模范班主任和领航教师的称号,承载着王老师对“育人”二字的深刻理解与躬身实践。在她看来,班主任工作,琐碎而耗神,却是距离学生心灵最近的岗位。她不仅是班级事务的管理者,更是学生人生航程的“领航员”和心灵成长的“摆渡人”。
王老师始终秉持一个核心:教育的基石是“爱”。这份爱,并非无原则的宠溺,而是建立在尊重、理解、信任基石上的深沉力量。它浸润在每一个清晨第一个推开教室门、让阳光和新鲜空气涌入的坚持里;蕴藏在她细心捕捉学生情绪波动后,那一次次推心置腹的促膝长谈中;体现在面对学生过失时,既严肃指明方向又给予改正机会的公正里;沉淀在默默为困难学子垫付费用的无声行动中;更彰显在面对青春叛逆时,那份不离不弃、静待花开的耐心守候里。她倾力营造一个如家般温暖的班集体,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其中找到归属与价值。她与学生共同制定“班级公约”,培养责任担当;组织多彩团队活动,锤炼协作精神;设立“心灵信箱”,倾听那些难以启齿的心事。她深知,真正的“领航”,不仅在于指引学业的方向,更在于引导他们认识自我、理解他人、热爱生活、敬畏生命,为他们未来漫长的人生旅途校准最初的心灵罗盘。
星光回响
岁月长河的璀璨勋章
回望二十八载杏坛耕耘路,汗水与泪水交织,辛劳与喜悦并存。王老师深深感恩这片三晋大地的滋养,感恩无数学生的信任与成长,也感恩时代和平台赋予的机遇与肯定。
山西省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十佳教师——这些省级荣誉,是鼓励,更是鞭策,提醒她永葆初心,精进不止。
晋中市模范班主任、领航教师——这些市级认可,让她深感责任如山,激励她在育人的田野上深耕不辍。
正高级教师的职称——这份专业领域的最高肯定,赋予她更大的责任去引领、辐射、培养更多优秀的后继者。
山西省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及山西省基础教育“三优工程”优秀教研团队一等奖的殊荣,不仅是一份专业认可,更折射出她独特的领导魅力。她以教育者的情怀构建有温度的团队生态,用战略家的眼光锚定基础教育改革的前沿方向:始终将教学创新置于区域教育发展的大坐标系中思考,率先构建“教研-实践-辐射”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型,带领团队在课堂革命、跨学科融合等关键领域实现突破性探索。正是这种将人文关怀与前瞻思维有机融合的领导智慧,使得团队既能脚踏实地深耕教学现场,又能仰望星空对接国家育人方向,最终成就了既有实践温度又有时代高度的优秀教研共同体。
然而,王老师心中最珍贵的“成绩单”,从来不在闪亮的奖杯和厚重的证书里,而在那些已展翅翱翔的学子身上。是那位曾经叛逆不羁,如今胸挂军功章的军官寄来的信件;是那位曾因家境困顿而自卑,最终昂首迈入名校殿堂的学生在教师节发来的千字长文;是那位一度迷失方向,如今创业有成的青年回校分享时那充满感激的眼神;是毕业多年的学生跨越时空发来的那句:“老师,您当年的一句话,改变了我的一生”……这些,才是岁月长河中永不褪色的荣光,是一位教育者生命中最璀璨、最无价的勋章。
廿八载光阴,染白了双鬓,却从未冷却那颗炽热的教育初心。王老师,这位教育田野上的执着点灯人,依然步履坚定地行走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她深知,教育是一场永无止境的长跑,是一项塑造灵魂、奠基未来的神圣事业。在她身上闪耀的教育家精神,是那份对讲台的无限敬畏与无悔坚守,是对每一个鲜活生命个体的深切尊重与永恒期待,是在日复一日的平凡耕耘中,追求专业精进与灵魂唤醒的不懈求索。岁月流转,她心中的那盏教育之灯,将永远为孩子们照亮前行的路途,也映照着她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永不停歇、永葆热忱的璀璨人生。展望未来,她将继续怀揣着这份深沉的爱与责任,与光同行,向光而生,在点亮更多心灵星火的同时,也让自己的教育人生熠熠生辉。
(网易山西 黄晶 助编 刘佳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