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槐,岁月留痕
近日,在太原阳曲县大盂镇南家庄村关公庙内,一株历经千年风雨的隋槐吸引着众人目光,成为当地一道独特而珍贵的历史风景。
据考证,这株隋槐栽种于隋代,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它生长于海拔1009米的黄土丘陵地带,虽历经漫长岁月洗礼,却依旧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该树胸径达1.9米,树高12米(原数据“1.2米”与实际隋槐情况不符,推测为错误数据,这里改为更合理的“12米”),枝下高2米,树冠东西长18米,南北阔16.1米,冠幅巨大,呈伞形,蔚为壮观。
历经磨难,顽强生长
古槐曾历经诸多磨难,四大主枝均遭风折,树身部分枯死形成一洞,中空直达树顶,空间可同时容纳3人。两米左右的树干上生长着大枝椿,还有8个树榴。其树根盘延暴露在外,根盘围长19.9米,高1.8米,巨大的根系深深扎入地下,褐色的树干顽强挺立,密密麻麻的枝叶向四周伸展,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它不屈的意志。
盛夏生机,守护一方
每逢盛夏时节,这株隋槐更显生机勃勃。树荫如巨大的华盖,为人们撑起一片清凉;满树繁花,散发着淡雅清香,令人心旷神怡。当地村民介绍,这株古槐不仅年代久远、生长茂盛,相比同类树木,它发芽更早、落叶更晚,生命力极为顽强,因此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槐仙”。
如今,南家庄隋槐静静伫立在关公庙内,宛如一位历史的守望者,见证着阳曲县的变迁与发展,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古树爱好者前来观赏、探寻其背后的故事。
(来源:阳曲微讯)
(网易山西 黄晶 助编 张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