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皮肤上突然冒出的"小疙瘩",你焦虑过吗?
洗澡时无意摸到孩子后颈有个"小豆子",按一按孩子说不疼不痒,但心里总不踏实...
孩子脸上有个小红斑,出生就有,本以为会消退,结果越长越凸起,幼儿园小朋友总好奇围观...
耳前的小"肉揪"不小心被衣领刮到,孩子哭闹不止,皮肤还发红发炎了...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东西",就是儿童常见的体表肿物! 它们可能是色素痣、皮脂腺痣、血管瘤、皮样囊肿或副耳等等。当医生建议手术切除时,一个让无数家长辗转难眠的问题就来了:
孩子这么小,手术是打全麻还是局麻?全麻会不会影响大脑发育?局麻孩子乱动怎么办?
7月18日(周五)15:30,健康山西特邀太原市妇幼保健院 整形外科 南疆 科室副主任、燕昕怡 主治医师、周磊 副护士长做客直播间,为您彻底解开关于儿童体表肿物切除麻醉方式的重重疑虑! 科学选择,让孩子更安全,家长更安心!
7月18日(周五)15:30
太原市妇幼保健院 整形外科
南疆 科室副主任
燕昕怡 主治医师
周磊 副护士长
《儿童体表肿物切除:全麻还是局麻?》
长按识别二维码入群
专家团队群内答疑解惑
(如群已满,可添加助手微信18035101707回复麻醉入群:上午8:30上班)
局麻与全麻:原理与特点对比
局部麻醉:通过将麻醉药物注射到手术部位周围,阻断局部神经传导,使手术区域暂时失去痛觉,但患者全程保持清醒,能与医生沟通配合。其优点是操作简便、恢复快、费用低,对身体机能影响小,术后可立即进食活动;缺点是在注射麻药时会有疼痛,若肿物位置特殊或手术时间较长,麻醉效果可能不足。
全身麻醉:通过静脉注射、吸入等方式给药,使患者进入无意识、无疼痛的“睡眠”状态,全程由麻醉医生严密监护生命体征。全麻能完全消除患者术中痛苦与记忆,适用于复杂、时间长的手术;但存在一定风险,如呼吸抑制、反流误吸、过敏反应等,术后需在恢复室观察,苏醒后可能出现头晕、乏力、恶心,需要禁食,且费用较高。
哪些因素影响麻醉方式选择?
(一)肿物相关因素
位置与大小:位于头面部、手指、足趾等敏感部位,或肿物较小、位置表浅时,局麻即可满足手术需求;若肿物位于深部组织、靠近重要神经血管,或体积较大、切除范围广,全麻更能确保手术安全顺利进行 。
复杂程度:若肿物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或需精细操作(如切除神经纤维瘤),全麻下医生能更从容地完成手术,减少误伤风险;反之,边界清晰、操作简单的肿物,局麻足以应对。
(二)患者自身因素
心理状态:对手术极度恐惧、焦虑,无法耐受清醒状态下手术的患儿,全麻能减轻心理压力;心理素质较好、愿意配合的小患儿,局麻也是不错的选择。
年龄与健康状况:一般至少6岁以上,身体状况良好的患儿,可以考虑局麻手术。当然,具体要看孩子的配合程度,有的年龄小,但配合度高,有的及时年龄大也不一定能配合。我科局麻下切除黑痣最小患儿为2岁半。
不同场景下的推荐选择
门诊小手术:如色素痣、脂肪瘤、腱鞘囊肿等常见体表肿物切除,若患者无特殊情况,局麻是首选,术后稍作休息即可离院。
复杂手术:对于巨大肿物、恶性肿瘤切除,或需联合其他部位手术,全麻能为医生创造稳定的操作条件,保障手术效果。
麻醉前注意事项
无论是局麻还是全麻,术前都需做好准备:
禁食禁水:全麻通常要求术前8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防止术中呕吐引发窒息;局麻一般无需禁食水。
告知病史:如实向医生说明过敏史、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用药情况等,以便医生评估风险,制定个性化麻醉方案。
放松心态:过度紧张可能影响麻醉效果和手术进程,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
最终的麻醉方式选择,需根据病情综合评估后决定。如果你对麻醉方式仍有疑问,建议门诊就诊,了解每种方案的利弊,为手术安全保驾护航。记住,适合自己的麻醉方式,才是最好的选择!
孩子身上的小肿物
是切还是留?
麻醉抉择,关乎安全与舒适!
7月18日(周五)15:30
锁定直播间!
长按识别二维码入群
专家团队群内答疑解惑
(如群已满,可添加助手微信18035101707回复麻醉入群:上午8:30上班)
(网易山西 黄晶 张丹丹 通讯员 殷晔 王婧 助编 张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