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2025年“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物理学科工作交流会在山西太原举办。此次会议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物理学科牵头高校——清华大学主办,山西大学承办。
中国科学院院士、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专家委员会委员、物理(力学)领域交流牵头人、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朱邦芬,山西大学党委书记王仰麟,太原师范学院校长马杰,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西大学贾锁堂教授和清华大学阮东教授,秘书长、汕头大学副校长陈敏,山西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李小博出席会议。31所物理学科拔尖计划2.0试点高校院长及教师代表,11所观摩高校代表,物理学类出版社代表等参加此次会议。会议由山西大学副校长张靖主持。
朱邦芬院士对该校物理学科近年来的建设成效给予肯定。他表示,拔尖计划自2009年提出至今已有16年,物理学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有了很大的变化和进展,培养出了一批批人才。立足当下,国家对拔尖创新人才有着迫切需要,希望各拔尖基地高校及兄弟院校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围绕人才培养问题展开研讨交流,共同为推动中国出现未来引领世界的科学家、物理学家做出一份努力,这是他们的使命,也是他们的责任。
李小博表示,省教育厅近年来通过实施“1331工程”“百亿工程”,着力支持全省高校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基地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山西大学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作为全省唯一2.0基地,在实践中探索出鲜明的拔尖人才培养路径。此次会议既是对山西大学改革发展成绩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山西高等教育的鞭策鼓励。希望通过会议同各高校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持续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奋力推进教育强省建设。
王仰麟代表学校对与会的各位领导、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表示,山西大学物理学科作为学校传统优势学科,始终秉持“扎根基础、勇攀高峰”的理念。三立学院成立以来,学校以“举全校之力”的决心推进建设,持续探索拔尖人才自主培养路径。目前,山西大学正处在追求“脚踏实地,追求卓越,坚守之中,谋求改革”的改革进程中,希望专家们继续支持学校拔尖人才培养及“双一流”建设。
朱邦芬院士以“解决深层次问题,进一步探索世界一流大师成长之道”为题作特邀报告,分享了在拔尖创新人才中的实践和思考。围绕国家育人现状、“钱学森之问”的当下回答、中国科技进步特征、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教学如何深入改革等问题,分析了各物理学拔尖基地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他认为,在急功近利的“大环境”中,各基地应全力建设、维护良好的“小环境”,帮助学生努力提升学习和研究的主动性,在校期间找到自己未来人生发展的道路。
报告环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11所高校代表就各自院校在物理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工作方面的探索和成果作了精彩的报告,并对其他高校的相关工作提出了富有建设性和可行性的建议。与会代表就物理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工作和基地间交流的深入开展进行了充分而热烈的讨论,拟定了“物理学科拔尖基地间交流方案”,将聚焦学生培养、基地建设与教师交流三大维度在各拔尖基地校开展广泛合作与交流。
会议期间,参会人员调研了该校三立学院(三立书院)和光量子技术与器件全国重点实验室,实地了解学校在物理学拔尖人才培养和科研方面的建设与成果。
通过此次会议,各高校在物理学科拔尖学生培养方面的经验进行了充分交流与借鉴。未来,各基地将依托交流方案深化合作,不断探索与实践新形势下物理学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网易山西 黄晶 通讯员 张馨文 助编 兰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