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原市育红幼儿园中二班的教室里,一场由孩子主导的“书屋革命”正悄然发生。没有成人预设的蓝图,只有天马行空的创意和稚嫩却坚定的行动。从设计书架布局到制定借阅规则,从绘制游览地图到竞选“小小讲解员”,孩子们用好奇心和协作力,亲手将梦想中的“绘声绘语社”从图纸搬进了现实——这里不仅是一个书屋,更是他们亲手浇灌的阅读沃土与成长乐园。
《小小书屋诞生记》项目活动,始终坚持让孩子们成为活动的主角——通过实地观察真实的书店、亲手设计书屋布局、共同挑选和整理图书、制定借阅规则等真实体验,让孩子们在触摸、尝试、协作中主动构建对“书屋”的认知,培养主动思考、动手实践、团队合作的学习品质,真正在做中学、玩中学。
太原市育红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们正处于阅读兴趣培养的黄金期,但园内图书角的空间和自主管理机会往往有限。为了点燃阅读热情,培养孩子们的自主性和责任感,“小小书屋诞生记”项目应运而生,核心驱动问题直指童心:“如何创建一个能激发阅读兴趣、培养自主性和责任感的专属小书屋?”
“图书馆可以有生日派对装饰!”“我喜欢海洋图书馆!”孩子们畅所欲言。带着好奇,他们在家长的陪伴下走进真实图书馆,敏锐地发现了分类标签、借阅机器、舒适分区等奥秘。
“造”空间:孩子们热烈讨论书屋所需物品(书架、沙发、地毯、台灯),并动手优化布局:清理书柜方便取书、为沙发增设小茶几、用台灯营造氛围。
“赋”名字:家园携手,经多轮创意碰撞与投票,“绘声绘语社”脱颖而出,寓意用声音绘知识、用言语传智慧。
“立”规矩:孩子们共同制定了清晰的入馆规则(保持安静、爱护图书、坐姿端正、禁止饮食跑动)和各区角(制作区、视听区、阅读区、讲述区)注意事项。
“理”图书:化身“数学小侦探”,孩子们运用计算器和口算交叉验证,精准统计出班级藏书128本!借鉴图书馆经验,他们创新提出按编码(如4-1-1代表4号柜1层1号书)、系列、大小等方式分类整理,确保图书易找易还。
“绘”地图:为解决导览问题,孩子们想出讲解员、录音、地图等点子。绘制游览图时遭遇挑战(图标难懂、空间不足),他们灵活应对:更换大纸、分块绘制、拼图组合,最终完成专属导览图。
“聘”讲解:随着地图完成,“小小讲解员”竞选活动火热启动。
“创”借书证:孩子们决定自制借书证。通过小调查了解要素,动手设计带有个性化图案和装饰的专属证件,并创作了“轻轻拿、慢慢放”等温馨使用提示。
从天马行空的想象到触手可及的空间!萌娃们化身真正的“书屋建造师”。
室内体验区:“绘声绘语社”初具雏形,整齐的书柜、清晰的区角、精美的借书证,处处凝结着孩子们的巧思。“小小讲解员”自信上岗,向参观者详细介绍各区角的材料和玩法。
室外绘本分享区:孩子们热情筹办绘本分享展!通过“小会议”选定地点,分工合作搬运展板、绘制海报、布置装饰,共同搭建起一个充满童趣的户外阅读分享小天地。
倾听为基:教师作为支持者,尊重孩子的自然生长节奏,在自主探究中给予理解与接纳。
共情搭桥:蹲下身用儿童视角看世界,在兴趣与能力发展间寻找平衡点,搭建适切支架,支持他们在挑战中跃升。
问题驱动:精心设计的驱动性问题,有效引导孩子通过讨论、体验、反思不断深入探究,让项目自然生长。
责任担当:在任务分工与角色补位中,强化了任务意识和“人人为项目出力”的责任感。
探究之力:通过多元实践(讨论、考察、设计、展示),锻炼了审辨思维、表达能力、合作精神,成长为自信的“书屋小主人”。
经验奠基:亲身体验和操作积累了宝贵认知与实践经验,内化为未来学习和生活的扎实基础。
“小小书屋诞生记”以真实问题为种子,以儿童自主为阳光雨露。中二班的萌娃们用协作耕耘,让梦想破土而出。当被动听故事的孩子变身为书屋的建造者和管理者,阅读对他们而言,已不仅是获取知识的路径,更是一场关于自主、责任与无限可能的启蒙礼。这座由童心浇筑的“绘声绘语社”,正是他们送给未来自己的第一份成长厚礼。
(网易山西 黄晶 张丹丹 通讯员 张舒 助编 李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