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预防“基孔肯雅热”的健康提示
近期,基孔肯雅热备受关注,世卫组织专家于7月22日就基孔肯亚热发出警报,提醒各国做好应对准备,避免疫情大规模暴发。为保障广大居民的身体健康,朔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特发布健康提示,科普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
一、什么是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主要通过被感染的伊蚊(俗称“花蚊子”)叮咬传播。当伊蚊叮咬感染者后,病毒会在其体内繁殖,经2~10天的外潜伏期,再经叮咬传播给健康人。
本病的地理分布与媒介伊蚊的地理分布相关,在非洲次撒哈拉地区、东南亚地区、印度洋沿岸及岛屿、西太平洋地区的热带或亚热带区域呈地方性流行。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朔州市既往无基孔肯亚热病例报告,但存在输入性病例引起本地传播的风险。
二、基孔肯雅热的主要临床表现
典型的临床表现是发热、关节疼痛、皮疹。极少数患者可出现出血、脑炎、脊髓炎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发热:突然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一般发热持续1~7天。常伴有寒战、头痛、背痛、全身肌肉疼痛、畏光、恶心、呕吐等症状。
关节疼痛:关节疼痛主要累及手腕和踝趾等小关节,也可涉及膝和肩等大关节,腕关节受压引起剧烈疼痛是本病的重要特征。
皮疹:发病后2~5天,半数以上病例在躯干、四肢伸侧、手掌和足底出现红色斑丘疹或紫癜,疹间皮肤多为正常,部分伴有瘙痒感,数天后消退,可伴脱屑。
三、基孔肯雅热的预防措施
基孔肯雅热尚无特效药和疫苗,临床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防蚊灭蚊是最有效的防控手段,需做好以下几点:
1、清孳灭蚊断根源
定期清理家中的积水,定期倒空花盆托盘、废旧轮胎等容器里的积水,从源头减少蚊子孳生地;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杂草、垃圾及时清理。
2、个人防护记心间
在蚊子活跃的清晨和傍晚,减少在户外树荫、草丛等地的逗留时间;外出活动时,尽量穿浅色长袖衣物,在裸露皮肤处涂抹驱蚊剂。房屋安装纱门纱窗;晚上睡觉时使用蚊帐。
3、外出旅行不松懈
近期前往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时,应提前了解当地流行情况,查看官方发布的权威信息;出行做好个人防护;从流行地区返回后12天内,做好自身健康监测,出现相关症状立即就医并告知旅居史。
朔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5年7月24日
助编:李玫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