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统训练课和体育课的区别
1.训练核心不同
感觉统合是一个神经传导的过程,所以它的训练核心是通过感觉系统的训练巩固并建立新的神经传导通路;而体育运动训练的核心是体育的技能和技巧。
2.训练目标不同
感觉统合的训练目标大部分来自于艾尔斯博士所提出的感觉统合理论,它的目标制定要遵循专业的感统评估,目标也因人而异,并且要兼顾七大感觉系统,训练活动上要用多元化的感官刺激,动静结合的姿势控制。
体育课的活动来源是国家学生体质监测的健康标准,目标的制定遵循运动类项目关于时间、姿势、数量的标准,以标准和结果来制定统一的目标,主要包括一些传统的运动类及体能性的活动,如跑步、跳高、游泳等。
综上,因为孤独症和ADHD 儿童通常会存在一些感觉处理异常(如容易摔倒、抗拒接触),所以感觉统合训练更适合这类儿童。
针对孤独症儿童的眼神涣散、共同注视差的感统训练
孤独症儿童眼神涣散多与感觉统合失调(如前庭觉、本体觉异常)、注意力调控弱等相关,感统训练的核心作用是从身体感知和注意力基础入手,为稳定注视创造条件。
1.本体觉训练
本体觉是对身体肌肉、关节的感知,若感知不足,儿童可能因“不知道头/眼睛该放在哪里”而目光游离。
可通过“推重物”“爬隧道”“单杠悬挂”等活动,增强肌肉关节的反馈,让儿童更易控制头部和眼球的位置,为主动聚焦创造条件。
2.前庭觉训练
前庭系统负责感知身体平衡和空间位置,若功能异常,儿童可能因“身体位置感混乱”而无法稳定注视(比如坐不稳时,眼神会随身体晃动游离)。
感统训练中,我们可以通过荡秋千、转椅、平衡台等活动,帮助儿童逐步建立对身体位置的感知,减少因“身体失控”导致的眼神涣散、注视差的问题。
儿童觉醒度高可以做的感统训练
儿童觉醒度过高(表现为坐不住、好动、易兴奋、难以平静),本质上与感觉统合失调中“前庭觉、触觉过度敏感”或“神经系统调节能力弱”有关——他们对环境刺激反应过强,导致身体处于“过度激活”状态。感统训练的核心作用是通过针对性活动,帮助儿童“调节觉醒度”,增强身体控制能力。儿童觉醒度高可以使用不同的感觉通道刺激来降低觉醒度,具体如下:
1.通过前庭觉来降低儿童觉醒度。可以用长时间、频率较低、速度较慢的动作缓慢进行旋转,或者移动等。
2.触觉部分可以进行深压来降低觉醒度,如用大笼球按摩进行按压。
3.本体觉部分可以用出力的活动进行练习,如负重前行推重物等。
如果家长发现儿童存在感觉统合相关问题,建议及时到太原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门诊就诊,并进行相关评估及个性化干预。
联系电话:0351—2909315
(网易山西 黄晶 张丹丹 通讯员 殷晔 王婧 助编 张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