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重走革命路” 成为不少人的选择,越来越多的人踏上同蒲铁路沿线的红色土地。“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这句口号道尽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华儿女的热血与担当。而山西同蒲铁路沿线的阳曲县高村乡高村火车站一带,正是这 “一寸山河一寸血” 的生动注脚,无数英雄儿女曾在此为守护家园、切断日寇运输线,抛头颅、洒热血。
梁鸿山战斗遗址
铁轨铸囚笼:同蒲命脉系兴亡
同蒲铁路以大同为头、蒲州为尾,如巨蟒横贯山西,太原以北称北同蒲,以南为南同蒲,初建时的1米窄轨虽显局促,却承载着关乎全局的战略重量。日寇铁蹄踏碎山河后,这条铁路沦为掠夺资源的吸血管道——晋北的煤炭、铁矿滚滚南运,晋南的粮棉被劫掠一空,沿线碉堡林立如毒瘤,构成分割抗日根据地的 “囚笼”。而八路军的破袭战,则如尖刀直刺敌腹,让这条 “生命线” 屡成 “断魂线”,交通战的博弈间,写尽民族危亡的千钧一发。
太原失陷后:危局催生破袭策
1937年忻口战役结束,硝烟散尽,日军南北对进合围太原,阎锡山部仓促西撤,三晋大地烽火连天。1938年春,为配合反攻太原,八路军120师接下破袭同蒲铁路崞县至阳曲段的重任。贺龙、肖克、关向应坐镇指挥,一场斩断日军南北驰援通道的硬仗,在阳曲境内悄然酝酿。此时的高村火车站,已成为日军运输调度的关键节点,风雨欲来的紧张气氛,弥漫在石岭关的群峰之间。
平社初亮剑:拆轨炸桥断敌行
1938年2月下旬,359旅717团如猛虎下山,突袭日军控制的平社火车站。战士们抡起镐锹拆铁轨,抱起炸药炸桥梁,8座桥梁轰然坍塌,20余公里铁路化为废铁,3列军用火车、10余辆汽车在烈焰中报废。忻州麻会至阳曲高村的运输线应声断裂,就像给狂奔的日军勒紧了缰绳,初战告捷的捷报,让抗日军民士气大振。
梁鸿山伏击:白刃喋血守关隘
日军为打通运输线,千余兵力乘装甲车北犯,进至高村火车站后直扑赤塘关。贺龙早已布下口袋阵,358旅716团在梁鸿山潜伏待敌,独臂将军贺炳炎坐镇指挥。日寇钻入伏击圈时,枪声骤然划破山谷,黄新廷、廖汉生率部奋勇冲杀。午后王尚荣带715团驰援,黄昏时分两团合力猛攻,白刃相接处寒光闪烁,血肉横飞中勇者无畏。激战两小时击溃敌军,追至高村车站仍穷追不舍,此战毙伤日军90余、俘1人,忻阳交通线再遭腰斩。王尚荣中弹穿肺仍指挥若定,鲜血染红的战衣,映照着军人的钢铁脊梁。
山河忆忠魂:残壕犹记旧时勇
这场战役集结了一众铁血战将,1955年授衔时星光闪耀:贺炳炎授上将军衔,廖汉生、黄新廷、王尚荣、顿星云皆为中将。虽汤成功转入地方未参与授衔,但他们共同在阳曲的土地上,用忠诚与勇气书写了将星传奇,让这段战史因英雄的名字而更加厚重。
如今赤塘关已湮没于荒草,梁鸿山上的战壕却仍见轮廓,高村火车站的站牌换了又换,往来旅客或许不知脚下曾是喋血战场。芳草树木郁郁葱葱,蓝天碧云飘飘洒洒,仿佛叙述着那一幕幕往事。岁月的流逝,让战争的痕迹逐渐淡去,但先辈们为了国家民族舍生忘死、不屈不挠的精神,却始终激励着后人不惧困难,奋发图强,砥砺前行。
(来源:阳曲微讯)
(网易山西 黄晶 助编 刘佳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