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20日,太原市第二外国语学校晋源校区初一年级组精心策划了一场——“文明曙光”历史文物仿制大赛,旨在涵养人文底蕴,激发实践精神,引导初一年级的新同学以亲手复刻文明的方式,更加深刻地触摸与感知初中生活的多元魅力与深厚底蕴。活动共分为三个环节,融合创意设计与环保理念,让大家在动手实践中触摸历史、感知文明。
![]()
![]()
智造·文明印记
活动伊始,同学们广泛取材,变废为宝,将纸板、黏土、泡沫、落叶、废弃包装等日常材料巧妙转化为一件件“历史文物”。从粗粝古朴的石器、骨器到绘彩描纹的陶器;从凝结先民智慧的史前房屋模型到承载礼乐文明的青铜重器……一件件作品不仅是巧手之作,更是一场与古老祖先的无声对话。
![]()
![]()
在选材与制作的过程中,同学们更是融入了自己对历史的理解。比如,有同学用陶土仿制出青铜器的纹路,用泥浆涂抹出陶器的质感,甚至搭建出结构完整的干栏式建筑模型。从材料选择到塑形上色,每一步都考验着创意与耐心,也让遥远的历史变得可触可感。
![]()
讲述·文物故事
在第二个环节中,同学们带着亲手制作的“文物”走上讲台,不仅结合课堂所学与课外搜集的资料,讲述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还分享了各自的制作思路与选材用意——为什么选择某种材料、如何利用废旧物品实现“以假乱真”的效果。大家娓娓道来,既有历史知识的传递,也有创意实践的交流。
![]()
![]()
讲解过程中,掌声与笑声此起彼伏,历史不再是课本上静止的知识,而成为一段段可以被讲述、被聆听、被创造的文明记忆。这一环节不仅锻炼了大家的表达能力,也增强了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共鸣。
![]()
共鉴·青春展廊
在同学们的热情参与中,活动迎来了一段温馨而精彩的场景——一场由师生共同打造的“文物”展览。同学们仿制的文物作品被精心布置在走廊里,俨然一个迷你的“文明曙光博物馆”。
![]()
课间时分,同学们纷纷前来参观,而制作人则化身讲解员,为大家介绍创作思路与历史背景。在轻松而专注的氛围中,大家既是参展者,也是评委与观众,从造型相似度、做工细节到历史还原度等多个角度进行评价与交流。这不仅是一次作品的展示,更是一次协作学习与美育熏陶的过程。
![]()
![]()
这场“文明曙光”历史文物仿制大赛,不仅让同学们在趣味中加深了知识的认知,也锻炼了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历史在创造与讲述中“活”了起来,而初中生活,也因这样寓教于乐的实践活动,变得更加充实而难忘。期待未来还有更多精彩的活动,陪伴同学们在体验中学习,在创造中成长!
![]()
(网易山西 黄晶 助编 李玫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