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铲叩击瓷锅的脆响撞破晨雾,热油裹着八角、桂皮的香气在锅里翻卷,像揉碎了一捧晋地的秋。近日,晋中信息学院“风味战场·校园厨星觉醒计划”之“鲜厨训练营”燃动开营,20名学子以两天为序,沉浸式解码“劳模精神浸润+晋菜文化学习+烹饪实操演练”——灶台上翻锅颠勺的汗水里,藏着劳动技能的淬炼;香料罐里的辛香里,飘着晋菜文化的根脉;劳模师傅的言传身教里,浸着奋斗精神的传承。当劳动教育从课本走进烟火,便成了灶台上跳动的火苗,鲜活成可感、可触的成长,真正“活”进了学子心里。
![]()
劳模开讲:成长课浸满生活温度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最美教师、山西劳动模范王力群,以“没有学历不可怕,可怕的是停止学习”为开篇,用自身经历为学子们熬制了一堂浸满生活温度的成长课。从农村艰苦底色里领悟出劳动的本味,到深耕晋菜热土让家常风味香飘全国,他用“百折不挠、精益求精”的奋斗刻度,勾勒出匠心最鲜活的模样——不是高不可攀的传奇,而是把每一件事做到极致的坚守。
更以晋菜文化“传薪人”的身份,他像翻开一本活的《晋菜志》:从羊杂割里滚着的市井烟火,到“头脑”中藏着的养生哲思;从四大派系的风味分野(晋南的厚重、晋北的粗犷、晋中的精致、晋东南的鲜活),到过油肉里“三分火侯”的乾坤——每一道菜都成了文化的载体,每一次互动都成了穿越时空的对话。学子们在舌尖的跳动里触摸晋菜的根脉,在故事的流转中读懂:所谓文化自信,不过是对脚下土地的热爱,对烟火日常的珍视,对匠心传承的敬畏。
![]()
![]()
![]()
实操教学:灶火中练就真本领
理论的种子,终要在实践的灶火里发芽。晋中信息学院毣谷书院共享厨房内,三场晋菜实操教学如烟火般次第铺陈:王力群亲手演绎过油肉、糖醋丸子等经典,“切肉逆纹薄切保鲜嫩”“糖醋汁按糖三醋二调配”,句句拆解要领,让学子们快速摸准晋菜的脉;深耕餐饮20年的崔旭厨师长,手把手教做油焖大虾、豆豉鱼油麦菜,从虾线的挑法到油温的拿捏,每一个细节都细细打磨,把经验揉进学子们的手法里;有15年厨龄的梁重远厨师长,聚焦糖醋里脊、大葱烧豆腐,道出“复炸增脆”“熬汁三部曲”的不传之秘,帮着学子们把晋菜的老味道一步步搬上灶台。
灶台边,学子们凑着热气模仿翻炒动作,隔着锅铲交流调味心得,油星子溅在围裙上,笑谈声混着菜香飘得很远——他们在实践里摸透了烹饪的门道,也在烟火蒸腾中,尝到了劳动最本真的甜。
![]()
学子感悟:劳动里收获成长甜
“每一次翻炒都是修行。”参与活动的供应链金融2501班杨舒颖同学感慨道:“从切肉角度到火候把控,细节中满是匠心,亲手做出的过油肉,醋香里藏着晋菜底蕴与技能打磨的成就感。”行政管理2501班冯苗平同学则表示:“通过此次活动,不仅学会做菜,更透过美食读懂了山西文化的厚度,增强了本土文化认同感。”
![]()
体系构建:劳动育人绘就新画卷
此次“鲜厨训练营”恰如晋中信息学院劳动育人长卷中一抹鲜活的亮色,并非即兴挥毫的偶然,而是长期深耕的必然注脚。近年来,学校始终以“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为根本遵循,突破“重形式执行、轻价值浸润”的传统劳动教育藩篱,将劳动教育与地域文化的根脉、职业素养的培育、实践创新的探索有机融合——从晋菜烹饪技艺的薪火相传、非遗手作的活态体验等特色课程,到校园生态农场的躬身耕耘、社区公益服务的暖心践行等实践项目,构建起“接地气、有温度、重内涵”的劳动育人体系。在这里,学生不仅在动手实操中练就了实用技能,更在劳动的淬炼中触摸到文化的根脉,厚植了奋斗的情怀。
未来,晋中信息学院将继续在劳动教育的赛道上深耕细作,让劳动精神融入校园生活的每一寸肌理,为培养兼具实践本领、文化自信与责任担当的新时代青年,注入生生不息的“劳动动能”。
(网易山西 张丽 闫珊 编辑 李晓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