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贯彻新课标理念,落实“学为中心,以学定教”的教育教学改革要求,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太原市尖草坪区大东流小学于2025年10月组织开展了覆盖全学段、多学科的公开课活动。此次活动紧扣“深耕课堂提质量 素养落地育新人”核心主题,授课教师涵盖老中青三个梯队,全面覆盖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道德与法治、艺术等多个学科。活动采用“授课展示+集中评课+专题研讨”的闭环模式,既为教师搭建了教学能力比拼的平台,也通过深度教研推动教学经验的积累,切实将五育融合与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提质要求融入实践,全面检验并展示了该校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研水平。
校领导及老师们积极参与活动
![]()
语文组
卫晓婷老师在课上引导有层次:教师以“海力布救了谁→得到了什么→为何变石头”为线索,用提问串联复述逻辑,学生顺着“故事链条”清晰表达,降低复述难度。互动有亮点:当学生卡壳时,教师不直接提醒,而是引导其他同学补充“他说到哪一步了?接下来该讲什么?”,既调动全员参与,又保护发言学生的积极性。
![]()
韩芳老师的授课以“王戎识李”故事为载体,引导学生梳理“见李-问因-推理-验证”的情节脉络。通过小组讨论“王戎为何不取李”,聚焦“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核心推理,学生逐渐理解“观察-思考-判断”的思维逻辑,既落实文言文词句积累,又渗透了“遇事善思”的智慧,达成知识学习与思维培养的双重目标。
![]()
尹俊萍老师的《蟋蟀的住宅一课》紧扣核心,纲举目张:教师以中心句为锚点,快速串联起蟋蟀住宅“选址巧、建造精、管理细”的特点,课堂逻辑清晰,学生能精准把握文本重点。以点带面,深研文本:围绕中心句引导学生对比“住宅”与“巢穴”,既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妙处,又深化对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品质的理解,点评紧扣文本细节。
![]()
芦贵娥老师引导学生读文入情:学生声情并茂朗读“巍巍乎若太山”,语调随“巍巍”上扬,将山的巍峨感传递得淋漓尽致,可见已初步走进文本情境。思辨出彩:有学生提问“为何伯牙只认子期为知音”,引发小组讨论,最终得出“懂音更懂心”的结论,思维深度超出预期。
![]()
张艳莹老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童年》的课上,注重学生共情共鸣:学生分享“阿廖沙挨打时”的感受,红着眼眶说“像自己被冤枉一样难受”,可见已与角色深度共情。细节捕捉:有学生指出“外婆的围裙总沾着面包屑”这一细节,说“这是外婆爱家人的证明”,对文本细节的感知力很棒。观点碰撞:讨论“外祖父的性格”时,学生分为“自私残暴”和“有无奈之处”两派辩论,展现了辩证思考能力。
![]()
数学组
张燕燕老师讲授的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策略》,充分体现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课堂中,他将“学习方法指导”贯穿始终,通过精准提问引导学生梳理策略思路,而非直接灌输解法,帮助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思维框架。尤为突出的是,张老师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探索时间,学生在独立思考与小组交流中尝试运用策略、发现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策略感知到实际运用,环节过渡自然,既关注个体思维差异,又重视小组协作的互补性。整节课学生不仅掌握了具体解题策略,更培养了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复杂数学问题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是一节重方法、重过程、重能力的高效课堂。
![]()
王珺老师教学的《用字母表示数》课堂教学极具匠心。复习导入环节,通过对字母在不同场景应用及加法交换律的对比,学生理解了字母表示任意数的优势,为新知学习奠定扎实基础。探究新知时,储蓄罐、年龄、青蛙儿歌等生活化情境层层递进,从字母表示未知数与运算结果,到表示数量关系,再到概括倍数规律,将抽象的代数知识具象化,学生自主探究,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课堂小结全面回顾知识点,作业布置兼顾生活实践与知识运用,有助于学生巩固拓展。整节课逻辑清晰,环节紧凑,有效培养了学生的代数思维,是一节优质的概念教学课。
![]()
周玉柱老师讲授的活动课---《七巧板认识》,她以“折、剪、涂色”为核心载体,将抽象几何知识转化为具象操作,充分契合低龄学生认知特点。课堂中,学生通过折图形直观感知对称与等分,剪拼环节培养空间建构能力,涂色任务则赋予作品个性化表达,层层递进激活学习兴趣。周老师注重引导而非灌输,在学生操作遇阻时及时点拨,既保障活动有序推进,又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空间。整堂课动手与思维并重,学生不仅掌握七巧板组成与特性,更在实践中提升观察力、创造力与协作力,是一堂高效且生动的实践型数学课。
![]()
英语组
张亚雯老师执教的是3AU3 My body parts部分。是一节词汇教学课。本节课教学逻辑清晰,情景任务生动具体,学生探究欲望较高。达成真学。整节课张老师倡导做中学,用中学,真正发展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从认知性学习转向活动性学习。
![]()
郑菲老师执教的是4AU4What do we buy?的内容。郑老师秉持英语活动观,组织和实施了有效教学,整节课围绕Big question What do we buy?设计了层层递进的教学活动。郑老师充分考虑了学生认知发展逻辑,整节课不断循环复现主题信息,从而提升了学生理解与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融合发展。
![]()
科学组
尹丽琴老师在五上《火山与地震》这一课生动讲述了火山的形成与现象,利用模拟实验模拟火山喷发现象,学生意识到火山喷发的物质和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
道德与法治组
刘小丽老师:紧紧围绕“我爱我们班”的主题,从孩子们最熟悉的班级生活场景切入。课堂上,通过回顾共同维护的整洁环境、互帮互助的学习瞬间、为集体荣誉拼搏的运动会,成功唤醒了孩子们内心深处对班级的热爱与归属感。在情景讨论和分享环节,孩子们能真诚地讲述同伴的优点,为班级的成就感到自豪。这堂课不仅是知识的学习,更是一次情感的升华。相信这份对班集体的认同与热爱,将转化为日后更多团结友爱、责任担当的实际行动,班级会变得更好。
![]()
音体美综合组
赵吉荣老师的音乐课《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本课围绕“欢快学唱、趣味律动”设计,知识上学生掌握“1、3、5、”音符,认识休止符“0”,感知2/4拍“强弱”节奏;技能上能完整演唱歌曲,配合动作律动;情感上激发音乐兴趣,乐于合作。教学流程分四步:5分钟导入,15分钟学唱,10分钟律动创编,最后5分钟总结,全班完整表演,评选 “小演员”,拓展“其他小动物跳舞”的想象。
![]()
杨颖老师的美术课《家人的生日》以“用黏土定格家人生日美好”为主题。技能上掌握黏土捏、揉、粘等基础技法,创作生日相关造型;情感上激发对家人的爱意,学会用美术表达心意。
教学流程分四步:导入谁知道家人的生日是哪一天,学生分享家人生日场景;讲解并欣赏中国式生日蛋糕“花馍”,又称花饽饽。中国式生日蛋糕“花馍”的美好寓意。创作指导,示范黏土造型技巧,揉、搓、压、切。
学生小组合作完善作品,学生通过老师的指导调整细节;最后分享,学生展示作品并讲述设计思路,互赞创意。课堂注重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用黏土传递对家人的祝福,提升美术实践与情感表达能力。
![]()
王睿老师的体育课围绕“提升心肺耐力、培养坚持品质” 目标,面向六年级学生开展40分钟耐力素质训练。
课堂伊始,通过5分钟“趣味热身操”,充分激活学生身体机能,避免运动损伤。核心训练环节采用“阶梯式耐力挑战”:先以“小组接力跑”激发兴趣,再过渡到“个人定距跑”,教师全程用哨声、口号实时鼓励,同时观察学生心率与面色,及时提醒调整呼吸节奏。期间穿插2分钟“呼吸调整小游戏”,缓解疲劳的同时强化呼吸技巧。体能训练进行上肢和核心力量练习。课堂尾声,通过3分钟静态拉伸与5分钟分享环节,学生交流训练感受,教师总结耐力练习的意义。有效达成耐力训练与意志培养的双重目的。
![]()
教研组活动
各教研组围绕如何降低课堂无效互动这一核心问题展开深度研讨。 建立“问题追踪”机制,确保教研落地,针对公开课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各教研组列出课堂问题明细,明确问题,后续跟进,老师们对课堂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与备课需思考的主要问题。后续将通过随机听课跟踪改进效果,避免教研“只议不做”,切实将研讨成果转化为课堂实效。
![]()
此次公开课活动既是该校教师教学风采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深化教研、以研促教的重要实践。从课堂呈现来看,多数教师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工具创设教学情境,关注学生主体地位,课堂氛围活跃且目标达成度高;从教研成效来看,跨学科研讨模式打破了传统壁垒,“问题追踪”机制为后续教学改进提供了明确方向,有效激发了教师的教研热情与创新意识。同时,活动也暴露出部分青年教师在课堂节奏把控、突发情况应对上的不足。未来,大东流小学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推动教研与课堂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整体教学质量,为学生成长筑牢课堂根基。
(网易山西 张丽 编辑 李晓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