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青年教师队伍专业成长,搭建交流互鉴、协同发展的平台,11月5日晚,太原市第十八中学(太原市第二外国语学校)坝陵校区初中年级的青年教师齐聚一堂,成功举办了以“项”促教,以“作”提质为主题的青年教师沙龙活动。本次活动旨在引导青年教师通过项目式学习深化教学改革,通过优化作业设计提升育人成效。
![]()
本次主题活动,由三位老师进行了项目化作业实践的分享。
![]()
首先,杨佳老师简要阐述了项目化学习是一种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学习方式,具有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和创新性的特点。杨佳老师从历史学科的角度阐述了“项”与“作”在当前教育背景下的深刻内涵,“项”即指聚焦核心素养、强调真实问题解决的项目式学习与研究;“作”则涵盖了作业的设计、实施、评价与反馈全流程,是检验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指向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教学效益的优化。
![]()
李笑老师介绍了项目化作业的目标,并从观察类、模型类、实践类、实验类四方面展示了项目化作业的成果。李笑老师以“校园观察日记”“周边绿植观察”“动物行为观察”“细胞模型制作”“人体器官模型制作”“校园绿化设计”“我的三餐我做主”“豆芽成长记”“粗提取某种生物的DNA”等多种活动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在真实情境中开展探究、协作与创造,展现了项目化学习在激发学生内驱力、培养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显著优势。李笑老师向大家分享了参加工作以来所做的项目化作业的成果,大家表示赞赏。
![]()
王丽君老师以“微观世界探索家”为例,分享了项目化作业的核心任务是主题的选择,其次通过查资料或做模型实施,例如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牙签制作水分子和氧气模型,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物质的微观构成,最后通过模型展示使学生更形象地认识微观世界。王丽君老师还说明了项目化作业设计要有理论依据,符合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项目化学习核心设计理念。
王丽君老师分享结束后,小组成员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想法与感受。针对项目化作业的实施分组问题,杨锦艺老师分享了自己的安排是以自由分组为主,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性格特点自行组队,完成的项目化作业就会呈现不同的风格;王超老师也分享了自己对于项目化作业实施过程中学生所发生的改变,王超老师认为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巩固课堂知识,同时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勇于创新的能力,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郝韬老师也认为项目化学习并不是个人独立完成,需要大家协作共同配合。
![]()
交流分享后,郝俊强主任对此次沙龙进行了总结。他为青年教师分析了何为“项”与“作”,项目化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和批判,提出不同的想法。同时,郝老师强调项目化学习是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并融为一体。
本次沙龙活动主题鲜明、内容务实、交流深入,有效激发了青年教师对教学本质的再思考与对专业发展的新规划。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创新的精神,在“项”与“作”上持续探索,不断提升自身教学素养与育人能力,共同为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迈上新台阶贡献力量。
(网易山西 黄晶 编辑 丁语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