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道德与法治课程育人实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不同学段教学经验互通互鉴,近日,太原市迎泽区双东小学开展一年级与四年级道德与法治联合教研活动。全体道法教师齐聚课堂,以“习惯养成与媒介认知”为核心,通过观摩示范课、集中研讨等形式,共同探索学段衔接下的道法教学新路径。
![]()
活动伊始,一年级李俞萱教师以《我们小点声》为题,聚焦低年级学生校园文明礼仪习惯养成。课堂上,教师结合学生生活场景,通过情境模拟、故事演绎、游戏互动等趣味形式,引导学生感知“轻声”的重要性:在“教室悄悄话”“图书馆礼仪小剧场”等环节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会安静环境对他人的尊重;在“声音分贝小实验”中,直观感受大声喧哗的危害,掌握在校园、家庭、公共场所“小点声”的正确做法。生动贴合的教学形式适配低年级学生认知特点,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悟,逐步树立文明交往意识。
![]()
![]()
随后,四年级郭雯瑶教师围绕《正确认识广告》展开教学,以“预学探究+分组实践”的形式层层突破教学重点。课堂前,教师先同学生分析预学单,梳理大家对广告的初步认知与疑问,明确学习方向;随后将学生分为“小区组”“大街组”“学校组”及“商场组”,开展“广告大收集”实践活动。课堂上各小组通过分享收集到的广告案例——小区里的电梯广告、商业大街的招牌广告、学校的文明标语广告、生活中的网络广告等,在交流中直观感知广告“无所不包”(覆盖衣食住行、公益宣传等各领域)、“无所不在”(渗透校园、家庭、公共场所等全场景)、“无所不能”(具备宣传、引导、教育等多重功能)的三大特征。在案例对比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将“学校文明标语、公益宣传栏”等广告与商业大街的商品宣传广告进行分析,通过讨论明确:以推广商品、促进消费为目的的是商业广告,以传递正能量、倡导良好风尚为目的的是公益广告,清晰区分两种广告形式。
![]()
随后教师又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分析广告的功能:劝说购买、提高知名度、传递信息等。最后通过小组自己创编广告将课堂推向高潮。
观摩课后,全体教师开展集中研讨。两位授课教师分别阐述了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反思,参会教师在姜校长和李主任的带领下围绕“低年级习惯养成类课程趣味化教学策略”“高年级‘预学-实践-探究’教学模式应用”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大家一致认为,此次跨学段联合教研打破了年级壁垒,低年级的“文明行为培养”与高年级的“理性认知提升”形成育人合力,四年级的实践探究式教学更是为媒介素养类课程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此次道德与法治联合教研活动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凝聚了双东小学道法教师的教学共识,优化了不同学段教学方法。未来,双东小学将持续推进跨学段教研活动,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让道德与法治课程真正融入学生生活,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成长为兼具文明素养与理性思维的时代新人。
(网易山西 张敏 通讯员 王红梅 编辑 李美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