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义务教育数学新课标落地,落实“双减”提质增效要求,搭建教师交流学习、共同成长的平台,太原市晋源区第三实验小学四年级数学组近期圆满完成轮教公开课活动。李老师、牛老师、韩老师及孙老师分别以《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策略》为课题,呈现了四堂各具特色、充满思考的数学课。课后,四年级组全体数学教师齐聚一堂,围绕课堂实践、新课标理念渗透、“双减”落实及跨学科融合等核心问题展开深度研讨。
![]()
情境赋能,让数学贴近生活“活起来”
四位授课教师均立足学生生活经验,创设真实鲜活的教学情境,让抽象数学知识落地生根。李老师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中,以“校园运动会参赛人数统计”为素材,引导学生自主收集数据、整理信息、绘制图表,既让学生掌握统计技能,又体会统计在校园管理、生活健康中的实用价值;牛老师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课堂上,结合“超市购物满减计算”等场景设计例题,将运算规则与实际消费、活动策划相结合,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混合运算”,激发主动探究的欲望;韩老师和孙老师则以“周末亲子出游路线规划”为载体,引导学生运用画图、列表等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策略的实用性。
素养导向,让思维训练“深下去”
![]()
课堂教学始终聚焦数学核心素养,摒弃“重知识、轻思维”的传统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李老师不仅关注学生图表绘制的规范性,更注重引导学生分析数据背后的意义;牛老师在混合运算教学中,不局限于让学生记忆“先乘除后加减”的规则,而是通过“算理辩论会”让学生探讨“为什么这样规定运算顺序”,结合具体情境理解运算本质,同时设计“错题诊断台”,让学生自主辨析错误、总结规律;韩老师和孙老师在策略教学中,鼓励学生“一题多策”,如同一问题既可用线段图梳理,也可用列表法呈现,引导学生对比不同策略的优劣,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深刻性,真正实现“双减”下“轻负担、重思维”的教学目标。
跨界融合,让学习边界“宽起来”
教师们积极探索跨学科融合路径,打破学科壁垒,丰富数学学习的维度与内涵。李老师在统计教学中,融入科学学科“植物生长观察”任务,让学生统计校园内树木每月落叶数量,结合美术学科知识设计“创意条形统计图”,用不同颜色、图案代表不同类别,既提升统计兴趣,又培养审美能力;牛老师在混合运算中,关联语文“数学故事创编”,让学生根据运算算式编出生活场景小故事,同时结合道德与法治“勤俭节约”主题,设计“计算家庭每月浪费粮食的价值”问题,让运算学习承载育人意义;韩老师和孙老师在策略教学中,融入语文“问题情境解读”“逻辑表达训练”,要求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阐述解题思路,结合劳动教育“班级卫生区分配”,让学生运用策略解决“如何合理分配人力、提高打扫效率”的实际问题,实现“数学+多学科”的协同育人。
![]()
一次轮教,一次成长;一场教研,一份收获。此次四年级数学轮教公开课,不仅展现了授课教师的教学智慧与风采,更让他们在交流研讨中明晰了新课标与“双减”背景下的教学方向。教育之路,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四年级数学组将以此次教研为契机,把反思转化为行动,在实践中打磨课堂,在探索中提升素养,聚力打造“轻负高效、素养导向、跨界融合”的优质数学课堂,助力每一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收获成长与乐趣!
(网易山西 闫珊 通讯员 韩宾娟 编辑 兰亚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