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洒在太原市万柏林区千峰南路小学的操场上,微风轻拂过跑道边的绿植,带来一丝秋日的清爽,近日,该校举办了世界问候日主题升旗仪式。校园里处处洋溢着庄重而温暖的气息,电子屏上滚动着“礼润童心 文明同行”的字样,像一句温柔的叮咛,落在每个孩子的心头。
世界问候日定于每年11月21日,1973年由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两位年轻人发起,初衷是通过简单的问候传递善意,呼吁世界和平、消除隔阂。核心意义是“以问候为桥,联结彼此”——无论语言、文化、地域差异,一句问候就能拉近距离,传递尊重与温暖。如今全球超140个国家参与,人们会通过当面问候、书信、社交平台等方式,向他人表达善意。
站在教学楼前的遮阳棚下,望着那面熟悉的标语墙:“经典浸润心灵 习惯成就未来”。它已悄然陪伴他们走过无数个晨读与放学的时刻。今天,它静静伫立,见证着一场关于文明与礼仪的庄严启程。孩子们穿着红蓝相间的校服,站得笔直,眼神里透着认真与期待。那一刻,文明不是遥远的概念,而是从这一双双专注的眼睛、一个个挺拔的身姿中生长出来的。
![]()
国歌响起,五星红旗在晨光中缓缓升起。四名学生稳稳托举着旗角,步伐坚定地走向旗杆。他们的动作虽稚嫩,却饱含敬意。操场上,数百名学生齐刷刷地行着注目礼,红领巾在风中轻轻飘动。蓝天之下,教学楼的轮廓显得格外清晰,仿佛也在默默致敬。这不仅仅是一次升旗,更是一场无声的教育——文明始于对国家的尊重,对仪式的敬畏。
![]()
国旗越升越高,阳光洒在每一个仰望的脸庞上。孩子们的目光追随着那抹鲜红,像追随着一种信念。远处还有未能站进方阵的学生,他们踮起脚尖,也未曾错过这一刻。文明的种子,或许就在这样的凝视中悄然播下——它不靠说教,而靠参与、靠感受、靠一种集体的共鸣。
![]()
班级展示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 中国有服装之美,谓之华; 泱泱大国,礼仪之邦,吾国万疆,屹立东方。四二中队带来的节目《礼仪之邦》。
![]()
![]()
![]()
子曰:礼尚往来,举案齐眉至鬓白。
吾老人幼皆亲爱,扫径迎客蓬门开。
看我泱泱礼仪大国,君子有为德远播。
江山错落,人间星火,吐纳着千年壮阔。
吾老人幼皆亲爱,扫径迎客蓬门开。
看我华夏礼仪之邦,仁义满怀爱无疆。
山川叠嶂,万千气象,孕一脉子孙炎黄。
总结颁奖
在“经典浸润心灵 习惯成就未来”的厚重题字前,石主任进行上周值周的工作总结,并宣布获奖的文明礼仪班级。“文明,是从一声‘老师好’开始的,是从不乱扔一张纸屑开始的,是从懂得尊重与感恩开始的。”风轻轻吹动他衣角,也吹动了孩子们的心。无数细小的善意正在校园的每个角落生根发芽——它们终将长成一片森林。
![]()
![]()
世界问候日:始于1973,跨越140国:问候虽小,却是和平与包容的起点。一句问候,让善意跨山海、抵人心。以问候为桥,消隔阂、暖人间——世界问候日,把温柔说出口。不设距离,不分语言:用一句问候联结彼此。
(网易山西 黄晶 编辑 兰亚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