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手里最小的案件,也是群众家里最大的事。”这句韩旭辉生前常说的话,被太原市阳曲县人民法院大盂法庭庭长任媛媛郑重记在笔记本扉页。今年8月,在“学习韩旭辉,争做韩旭辉式好法官”主题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她,获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通报表扬。近二十载司法生涯中,这句话始终是她践行"脚下有泥、心中有民"的行动指南。
要干就摸着良心干好
五年前在立案庭工作时,日均接待数十名当事人的繁重任务,未曾磨灭任媛媛的司法初心。“假如我是来办事的群众,我期待怎样的法官?”这个换位思考的习惯,支撑她以同理心化解矛盾。在处理某商贸公司与租户的租赁纠纷时,面对情绪激动的租户甚至恐吓电话,她坚持逐户沟通、多次上门,既讲法律条文又谈企业困境。历时数月调解,最终促成商贸公司积极赔付、租户给予企业喘息空间的“双向和解”。
“不管有理没理,只要走进法院,我们就要对得起身上的法袍。”礼貌接待、耐心倾听、专业解答,这些日常细节构筑起她与群众的信任桥梁。
群众的事就是自己的事
任媛媛将“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理念融入实践,创新运用“对症下药”“背对背调解”“趁热打铁”等工作法,成功化解家庭邻里、民间借贷等纠纷数百起。2020年春节后,她主动协调因特殊情况无法如期开庭的案件,促成被告线上履行付款义务,实现当事人“足不出户解纠纷”。
今年6月处理劳动争议纠纷时,为不占用当事人工作时间,她常利用下班时间沟通,最晚一次调解至晚上8点。“施工工人多在外地,不能让他们来回跑。”这种“如我在诉”的办案理念,推动她今年累计促成20余起案件当事人达成调解。针对特殊群体诉讼不便问题,她坚持上门立案,被群众亲切称为“家门口的法官”。
把法庭搬到田间地头
在“学习韩旭辉”主题活动中,任媛媛探索出”“先敲农家门,再敲小法槌”的工作模式。2024年底办理农村建房施工纠纷时,她七次入村调解,在多次“背靠背”沟通后,促成双方当场履行建房费用。“那天调解完嗓子都哑了,但看到工人不用来回奔波就值得。”
她创新“法院+村委”联动调解机制,将巡回审判开到田间地头,用"乡音土话"开展普法宣传。2024年工作总结显示:全年办理266件民事案件,结案249件,结案率达93%。这些数据背后,是韩旭辉精神化作指路明灯的生动印证。
【记者手记】
从笔记本上的金句到田间地头的调解身影,任媛媛用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着司法为民的深刻内涵。当“如我在诉”的理念转化为一个个具体行动,当韩旭辉的精神在基层法庭落地生根,我们看到新时代法官用初心与担当书写的温暖答卷。
(网易山西 黄晶 编辑 兰亚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