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来临,寒意渐浓。随着“新十条”的发布,沁县生产生活秩序有序恢复。眼下,虽然室外冷风刺骨,但在沁县各个温室大棚里,扑面而来的却是阵阵暖流,不少绿色蔬菜和设施水果迎冬丰收,抢“鲜”上市,不仅鼓了农民的“钱袋子”,也为冬季“菜篮子”“果盘子”稳定供应提供了保障。
图为:东坡村草莓基地
草莓作为郭村镇的农特优产品之一,味道鲜美但不耐运输且保鲜期较短,当地种植户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尝试无土栽培草莓和盆栽销售新模式,在致富的路上开辟出了一条新路径。
走进郭村镇东坡村草莓基地,近3200株草莓苗正在茁壮成长,大棵的已见红果,小的正吐嫩叶,与常规草莓大棚不一样的是,东坡村的草莓不是成片长在地里,而是住在“单间”的花盆中。
只见,一盆盆草莓苗整齐地摆放在架子上,红红的草莓掩映在绿叶之间,煞是好看。该村党支部书记、基地负责人卫小军向记者介绍,今年年初,村里外出考察集体项目时,发现了盆栽草莓项目,市场前景非常不错,经过多方谋划,决定实施盆栽草莓项目。“我们采用绿色、无公害栽培模式,保证产出的草莓品质好、口感纯正。”
图为:盆栽草莓
据了解,目前该基地种植盆栽草莓3200株,售价为15—30元不等。元旦期间第一批盆栽草莓“搭车”采摘游就能进入市场。“我们这个盆栽草莓,只要有暖气的房间就可以存活,每隔四五天浇一次水,大概能养4个月左右,可以结3—4茬草莓。消费者不仅可以品尝到鲜甜的草莓果实,还可以体验草莓生长的过程,感受收获的快乐。”卫小军介绍说,仅这一项就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7万余元。
“我们村地理位置不错,离县城比较近,今年来,在县委‘一二三’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我们着力发展城郊型经济,村集体注重发展绿色农业,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发展高效农业项目。今后,我们将继续多学习,提高种植技术,努力拓展市场,将我们村的盆栽草莓推广出去,为农民开辟一条新的致富道路,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卫小军信心满满地说到。草莓盆栽新技术、新模式,不仅为传统农业插上了创意的翅膀,为农民开辟了致富新门径,更使农业功能由单一的食物供需向文化、休闲、观赏等方面拓展,可谓是益处多多。
今年来,郭村镇坚持党建引领,找准着力点,狠抓产业发展,因村制宜,一村一策,鼓励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同步推进集体产业项目落实,推动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带动群众规模化种植,努力打造特色产业乡镇,在乡村振兴上实现了更大的突破。(秦超、井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