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5岁的长治市非遗剪纸传承人牛旭英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开启新事业,用花灯点亮了非遗传承之路,让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绚丽光彩。
12月5日,记者走进牛旭英的工作室,屋内花灯满布,工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搭建骨架、焊接成型、裁剪制作、装贴糊裱……这是牛旭英工作室制作花灯的工序。牛旭英一边往花灯上贴剪纸花样,一边给记者介绍。
图为:牛旭英给工人们示范如何往花灯上贴剪纸花样
牛旭英从小对剪纸情有独钟,至今已经剪了30多年,其剪纸作品线条流畅、构图精妙,多次在各类文化展览中亮相。“我们都是非遗传承人,经常在一起聚,崔老师跟我说让我把剪纸利用起来做花灯。现在剪纸处于停滞的状态,已经快失传了。我想了想,我觉得也能把这个剪纸利用起来,咱们就糊灯吧,也是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谈起制作花灯的缘由,牛旭英侃侃而谈。今年,牛旭英与伙伴携手创新,成立了工作室,将剪纸艺术融入花灯制作,开启非遗传承新路径。
民间有句俗话“正月十五雪打灯”,传统的花灯是纸糊的,耐用性差,牛旭英和伙伴考虑到这个问题,于是,今年外出学习别人的经验,积极探索创新。在骨架制作上,突破传统的竹篾材质,采用铁丝焊接成骨架。铁丝骨架不仅坚固耐用,而且能够实现更为复杂多样的造型设计。同时,在外部装饰方面,以华丽的缎面替换了普通纸质。缎面材质富有光泽和质感,触感柔软顺滑,使得花灯在视觉和触觉上都更显高档与精致。如此一来,花灯的寿命得以延长,不再像以往那般容易损坏,其观赏性也得到显著提升。
图为:牛旭英的工作室内工人们忙着装贴糊裱
“花灯上的花样有的是手绘,有的是剪纸,还有刺绣花贴上去,根据客户需求,我们制作不同的花灯。”牛旭英给记者介绍道。
随着订单量的增多,牛旭英还积极带动周边人群就业,让她们参与到花灯的制作中,既能让她们增加收入,也能让这一传统技艺在更广泛的人群中生根发芽。
工人魏娜说:“对于我们这些在家坐着的农村妇女来说,每天来这里糊5个多小时不到6个小时,每个月能挣1000块钱,时间上比较自由,我们也挣到了零花钱。”
图为:牛旭英的工作室内工人们忙着焊接灯架
谈起下一步的打算,牛旭英信心满满地说:“未来,如果花灯做得挺成功,我就打算再解决一部分劳动力,比如残疾人,把他们引进来,让他们学个手艺,养家糊口。”(雯雯、珉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