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光之力,照亮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大同市大力推进能源之城建设系列报道之光伏产业篇
追“光”前行,如日方升。
盛夏时节,云中大地,群山连绵,绿意盎然,形如阵列的光伏发电板沿着山势铺满了千沟万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源源绿电顺着无数电缆“流入”电网,为绿色发展提供不竭动能。
从光伏组件制造引领产业升级,到光伏发电应用场景模式多样,不断深耕能源赛道的大同,站在新能源“风口”,抢抓光伏产业发展战略机遇,不断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在向阳追“光”、建设能源之城的路上奋力疾驰,产业链轮廓渐次清晰,发展效益日益凸显。截至今年5月,全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超1000万千瓦,位列全省“第一方阵”,占全市电力总装机的56%以上,其中,光伏装机容量达589万千瓦。

晋北采煤沉陷区新能源基地50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是大同市新能源开发外送基地、国家级采煤沉陷区治理标杆工程。6月26日,在项目建设现场看到,工人们正按照施工进度计划,有序开展项目基地临建房建设、部分自用光伏组件安装等工作。该项目于今年3月正式开工,吹响了百万千瓦级清洁能源集群建设的号角,为大同经济转型发展、生态修复治理、绿色低碳发展注入强劲动能。项目总投资约210亿元,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向京津冀提供清洁电能93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18.96万吨,约20万亩采煤沉陷区地表得到生态治理和修复。

“今年,我市正以晋北新能源基地项目为核心抓手,充分发掘光伏资源优势,全局谋划产业发展,通过专班跟进、全流程服务保障机制,大力推进光伏发电建设。”市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说。云州同泰15万千瓦光伏项目今年年初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时代绿色天镇10万千瓦光伏项目加速推进……光伏项目建设正以多点开花之势为大同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在太阳能发电系统中,单晶太阳能光伏组件(也称为单晶硅光伏组件)作为核心设备之一,扮演着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关键角色。6月27日,在大同隆基光伏科技有限公司1.5GW高效单晶组件制造项目现场看到,宽敞明亮的自动化生产车间里,AGV机器人搭载着一架架薄薄的光伏电池片往来穿梭,智能机械臂灵活挥舞转动,精准地完成上玻、切割、焊接、叠层、层压、装框等制作工艺。该光伏组件制造基地项目是大同市光伏产业链重要的补链、强链环节之一。
“投产近3年以来,我们一直生产隆基集团旗下P型电池太阳能组件产品,年规划产能达1.5GW。去年下半年,伴随着隆基集团新一代N电池组件产品的下线,根据集团会议研究决定,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需要,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今年上半年,大同隆基光伏组件基地开始进行大规模技术、设备、生产工艺的升级改造工作。”据该公司副总经理麻超介绍,生产线改造完成投产后,将生产隆基旗下最先进的N型Topcon电池组件产品,产品功率将由之前的550W提升至625W,转换效率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目前,该项目的改造工作已完成,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更高的生产线已投入使用,填补了区域内N型Topcon组件产品的空白,将更好地为区域内各类型光伏电站项目提供有力的产品供应保障。

从户有光伏,到漫山遍野;从光伏发电,到光伏制造,大同市光伏产业向阳而生、动能澎湃。
助编:李玫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