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机器人精准探测
专业蛙人地下作业
光固化内衬修复
……
近日
大同市城市管理局启动
永泰南路地下管网修复工程
通过非开挖“微创”技术
让服役多年的破损管道重获“新生”

作为城市交通主动脉,永泰南路地下管网因年代久远出现结构性破损。该路段日均车流量巨大,若采用传统“开膛破肚”式施工,不仅会造成区域性交通拥堵,还将对沿线居民生活排污造成严重影响。

市城市管理局创新引入非开挖内衬修复技术,通过作业井口将特制高强度内衬材料植入管道内部,待内衬材料完成光固化反应后,破损管道将形成全新的复合结构,实现排水功能与结构强度双重提升,预计工程需一个多月。


7月5日下午,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一派科技感十足的作业场景,技术人员操控着搭载高清摄像头与多维传感器的管道机器人,实时回传管道内部影像;专业蛙人穿戴全套潜水装备,沿井口进入幽暗的管道空间,完成上下游管线封堵及障碍物清除等工作。


“该项工程于6月18日开始,采用‘人机协同’作业模式,机器人负责病害探测,蛙人实施精准化辅助作业,为修复方案提供了科学数据支撑。” 现场负责人介绍,为保障周边居民正常排污,临时排水设备马力全开,将生活污水及时引流至其他管网,专人实时监测周边污水管线水位变化。
助编:李玫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