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20第三届尧都文化旅游节——”品尧都”之康衢击壤)
一直被后世尊崇和敬仰的尧帝,是中华文明的始祖。尧帝留下来的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尧非常体恤民众,办事公正严谨,治理天下有方,人民生活怡然自乐,词语“康衢击壤”就是来歌颂太平盛世的。
图1帝尧像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康衢击壤分开解释会更容易理解。首先是“康衢”。有一首古老的歌谣叫《康衢谣》,歌谣是这样唱的:“立我臣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而则。”民众顺应尧制定的规则,就可以过上安稳快乐的生活。
而关于“击壤”,《击壤歌》的典籍记载倒有很多,最早可以追溯到《尚书大典》。晋人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也记载了类似击壤的故事,“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五十老人,击壤于道,观者叹曰:大哉帝之德也。老人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有何哉?”这首古诗被称作《击壤歌》。歌谣中提到的击壤是古代的一种投掷游戏,打击土坷垃而唱歌,在尧的时代已经流行。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击壤形式出现了多种变化,逐渐演变成“掷木片”、“掷砖”、“飞石”、“打瓦”等。
图2击壤歌
《击壤歌》的背后其实还有一个小小的故事。据说尧在位期间,人们可以畅所欲言,把想到的意见传达给尧,或者由侍从带领可以去直接面谏尧。尧特此还专门设立了诽谤木,即使说错了也赦免无罪。为了能够更加及时、广泛地听取民众的建议,尧经常微服私访。有一次他来到了襄陵,在寻访的途中遇到了一位九十岁的席氏老人,老人敲着土地唱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有何哉?”尧当时听完之后,感觉是因为自身管理不善而导致如此年迈的老人还需要自己辛苦劳作,因此他命令随从将其引前,赏给老人绢帛,而这位老人却没有接受,然后笑着离开了。尧由此而赞叹道:“此乃吾师也。”这件事情之后,尧对于老幼更加抚恤,出现了社会和谐、百姓安居乐业的局面。
不论是《康衢谣》还是《击壤歌》,实际上都折射出了尧在位时期的社会政治局面,歌谣在称赞尧帝统治的同时,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也是当今流传的“康衢击壤”的意义所在:尧文化中的科学民主、仁爱公正、重视民情等思想,对当今中国的政治、文化生活,都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当今华夏儿女在制定国家发展计划、确立人生目标时,也需要遵循发展的需求、参考民众的意见。
作者:芥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