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文化是上古时期的文化结晶,也是农耕文化的结晶。当今世界已经由农耕时代进入工业时代,又由工业时代跨入信息网络时代,也就是高科技时代。以农耕文化对应高科技时代的文化,无论怎样说,尧文化也只能是落后的文化。但是,这只能是从外部形态观察尧文化,如果引伸一个层次,我们进入尧文化的内部核心,就可以感知尧文化不凡的当代价值。在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对其进行研究探讨,更具有非凡的意义。
站在中国视角看,尧文化是华夏民族最具凝聚力的寻根文化,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世界各地华人正在兴起“寻根热”,有按区域寻根的,有按姓氏寻根的,也有按时序寻根溯源的,但是如果要寻5000年的根,则要到尧都,到临汾。到临汾寻根可以从三个层次上寻到它的深根。
第一个层次,是血缘寻根。据考证帝尧的父亲帝喾是黄帝的四世孙,母亲庆都是炎帝的裔孙女。帝尧的血脉中,流淌着炎黄的血液,可谓嫡系的炎黄子孙。追溯姓氏的河流,我们可以知道:刘、李、杜、房、朱、尧、陶、伊、祁、范等姓氏都是尧的后人。台湾虞舜学会研究,陈、胡、姚、袁、王、田、孙等姓氏都是舜的后人。禹的后人也不少,禹、戈、夏、鲍、邓、沈、曾、欧阳等。另外,尧舜禹的大臣的后裔还有很多姓氏,总共近400多个,而且多为大姓,可以涵盖华人世界的大部分。临汾是尧舜禹共创辉煌的地方,这里的尧庙在古代就是国祭尧舜禹的场所,曾称三圣庙。因而,炎黄子孙来临汾,是回家,是回自己最古老的家,在这个家里可以寻到自己的血脉所依。
第二个层次,是文化寻根。中华文明追本溯源,从伏羲到炎黄,再到帝尧时代,出现了文明发展的一个崭新阶段,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体系的观念形态文化的发端。史书记载,仓颉造字。临汾城南西赵村立有古碑一尊,碑刻:“仓颉造字处”。临汾诞生过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也诞生过最古老的诗歌。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古诗源》开篇之作即是《击壤歌》,接着是《康衢谣》《伊祁腊词》《尧戒》,连续4篇都是尧时代的歌谣。作为地域性的平阳文化,可以说是尧文化之树直根上开出的奇葩,《诗经》中的唐风脍炙人口,三晋中的法家文化显示了革新精神,唐宋时代的河东诗歌散文名家辈出。金元时期临汾是中国北方的文化中心,这里的雕版印刷名扬九州,平阳姬家印刷的四美图名扬海内外。元代,临汾是全国戏剧中心,而且比另一个戏剧中心元大都北京要早30年。现今,临汾还有3座保存完好的戏剧舞台,堪称华夏瑰宝。金代平阳人毛麾著《平水韵》,南宋平阳学者刘渊著《礼部韵略》,总结前人成就,删繁就简,精确审音,并为107韵,从古到今连续不断。至今作诗标准韵谱的骨架,仍是由刘渊审定,官方推广的《平水官韵》。平阳,平水之阳的意思。可见,临汾是华夏文化源头地之一,到这里可以触摸到中华传统文化的脉络,可以寻到传统文化最古老的根脉。
第三个层次,是精神寻根。精神寻根也是最高层次的寻根。我们知道,帝尧在古平阳带领先民钦定历法,理顺了时序;凿井引水,抵御了旱灾,有效推进了农耕,这可以视为最古老的科学。帝尧设立诽谤木,让平民畅所欲言,议论朝政,即使说错也赦免无罪。尧将帝位传给舜,开启了禅让,而此之前,帝位更迭一直是在血亲中传续的,若是非血亲继位断然少不了血雨腥风。因此尧舜禅让早被视为千古美谈,它表现出的是一种无私的民主作风。由此可以看出,尧文化的两个重要方面,一方面是无私的民主作风,一方面是求实的科学精神。科学和民主是“五四”运动曾经高举的两面旗帜,据说,还是从国外进口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岂不知在我们古老的祖先尧帝那里就已经萌生了。当今世界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要调整和改善生产关系,必须依靠民主;要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学。到尧都临汾来寻精神之根,感受古老的民主作风的传统和科学求实的精神就更意义非凡了。
现今,海内外华人尤其重视寻根祭祖,尧都临汾乃炎黄子孙之根,尧舜传人之根,中华文明之根,必然是众望所归,令人向往的地方。在尧都举办寻根祭祖活动,让炎黄子孙感受古老深远的文明,体味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荣誉感,必然有助于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站在人类的视角看,尧文化是世界文明中的先进文化,对于可持续发展有着无可估量的意义。
要了解尧文化在世界文明进步中的价值,必须对当今世界的趋势有所认识。当今世界的趋势可以概括为两个发展,两个危机。所谓两个发展,是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发达国家持续发展。所谓两个危机,是环境危机和精神危机。两个危机是在两个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只有解决了两个危机,才能进一步推进人类发展。环境危机是世界发展的难题,人类利用越来越高的手段向自然索取财富,导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环境质量的下降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而精神危机更是世界进步的难题,腐败问题、吸毒问题、艾滋病问题,发达国家尤其严重。因此,世界在谋求新的发展出路。
也就在这时,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有识之士,把目光移向东方,关注和合文化。和,是指异质事物的共存;合,是指异质事物的共生。和合文化也就是和协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和人等多种关系,使世界在平和自然的状态中发展,使发展成为更持久、更持续的进步。我们知道和合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合文化是以尧文化为重要源头而生长起来的。程思远先生曾在《人民日报》撰文谈和合文化,其中就引用《尧典》上帝尧“教化万民,协和万邦”的名言警句。如果细细思考一下,就会体会到帝尧钦定历法,正是认识自然、顺应自然,而不是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这当然是和协了天地人的关系,这可以说是最早的天人合一实践。帝尧设立诽谤木,协和万邦,正是调整人和社会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也就是以精神文明来推进物质文明。这在世界大多数地区还处于蒙昧野蛮,甚而不少地方还处在茹毛饮血的上古时代,自然是了不起的奇迹。更为有价值的是,尧文化提请当代人注意,既要向自然索取,也要保护自然;既要注重物质利益,更要注重精神文明。否则,人类必然在倾斜的发展中走向困境。由此可见,尧文化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和合文化之根。弘扬尧文化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更具有当代价值。
在我国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要对人类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探究这种洞明未来的文化自信,我们可以从帝尧“敬授民时”找到文化基因。打开《尚书·尧典》可以看到,帝尧“钦定历法”后紧接着的重要举措,就是“敬授民时”。“钦定历法”的探究尝试是在他所在的唐部族,这里最早施行、最早受益、最早出现国家雏形。帝尧为使天下众生都能受益,很快 “敬授民时”,使各个部族都跨进国家的门槛。一时间“万国林立”,这岂不是最早的命运共同体!
很显然,尧文化是中国的元典文化,是推动上古时期快速发展的先进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之中最为优秀的文化。光大尧文化对于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早日实现中国梦有着崭新的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