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临汾的历史,人们总要先说“中国之称始于尧”。临汾古称平阳,根据史书的记载,尧是最早钦定九州,统一华夏民族的先祖。4700年前,尧建都平阳,也就是今天的山西临汾,形成了最早的国家格局,开始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尧在位期间,勤政爱民,派鲧治水,制定历法,开创禅让制,因此尧被尊称为中国古代的第一个名君。
尧建都平阳在典籍中可以得到印证。班固在《汉书·地理志》曾转引了东汉学者应劭的话,他指出:尧都也,在平水之阳也。近代史书不仅确认了平阳是尧都,而且注明了就是山西临汾。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通史》,记有:尧号陶唐氏,都平阳(山西临汾县)。从大量的史料看,尧都在平阳、在临汾早就成为不争的事实,尤其是2000年原县级临汾市撤消、并被国务院批准变更为尧都区,更说明了这个问题。
除了在权威的历史典籍中有记载,考古发掘的成果更是成为直接的证据。尧建都平阳,最有力的实证就是陶寺遗址了。陶寺遗址总面积达400多万平方米,现已发掘了居住区、墓葬区和古城区这三个区。20世纪70年代末,考古学家在陶寺安营扎寨,经过30年的努力,发掘出土了大量文物。经研究,陶寺属于龙山文化晚期,也就是尧那个时期,表明了尧都的确切位置,特别是古观象台的发现,与典籍记述的尧命羲和观测天象制定历法相互印证,确定了尧都平阳的历史事实。
2015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在国新办举行的“山西·陶寺遗址发掘成果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对陶寺遗址考古的重大成果,认为: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陶寺遗址,就是尧的都城,是最早的‘中国’;没有哪一个遗址能够像陶寺遗址这样全面拥有文明起源形成的要素和标志,陶寺遗址已经进入文明阶段。
如果说陶寺和临汾还有一定的距离,那么尧庙近侧的下靳遗址就更近了。遗址位于临汾市区西南约10公里处,东南距陶寺遗址约25公里,西隔汾河与吕梁山相望,南北为平坦开阔的临汾盆地,海拔高度450米。1997年,砖厂在村北取土时发现大片墓地1998年,考古工作者在下靳遗址发掘出大量玉器、陶器,均与陶寺遗址类同,从地望和年代上又一次贴近了尧都,贴近了平阳,证实了尧都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