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山西 > 正文

诸多城市调整楼市政策 房地产市场走势如何看?

0
分享至

(原标题:诸多城市调整楼市政策,房地产市场走势如何看?)

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15日发布通知,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今年以来,降首付、降税费、调整限购范围、提升公积金贷款额度……全国已有诸多城市调整楼市调控政策,着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多地发布楼市调控政策

4月以来,多地发布楼市调控政策。其中有郑州、兰州、福州、长沙、南京、苏州等大中城市,也包含诸多三四线城市。其调控举措主要以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为着力点,提振住房消费。

——降低购房首付比例。当前,购房者因购房门槛、自身收入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大多处于观望状态。多地降低首付比例,降低置业门槛。

贵州贵阳、江苏连云港、河北廊坊等地近期发布通知,实行购买首套房首付比例20%的政策。江苏徐州近日发文,鼓励金融机构对无房无贷的首次购房及有房无贷的二套住房降低首付比例。

——加大公积金购房支持力度。据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统计,今年已有超过30个城市调整公积金政策。四川泸州、江苏扬州、盐城等城市发布政策,将首套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提升至60万元,河南南阳等城市则提高到80万元。江苏镇江、宁夏银川等城市还降低了再度使用公积金贷款的改善性购房群体的首付比例。

——下调房贷利率。央行和银保监会调低了首套房利率下限,进一步降低置业成本。值得注意的是,多地调整了首套房贷利率的认定标准,采取了“认贷不认房”的政策,即对于已结清贷款的家庭,再次申请房贷认定为首套房。江苏徐州、连云港等多地还发文鼓励银行加大二手房交易贷款支持力度、缩短审批放贷周期等。

——降税费,发放购房补贴。部分地方对增值税、契税等税费进行优惠,有些地方政府直接发放购房补贴,以提振刚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此外,有些地方还调整限购范围、缩短限售期限等。

支持合理住房需求

4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全国房地产市场运行虽总体平稳,但受疫情反弹、个别头部房企债务违约风险暴露、个人收入预期下降等因素影响,房地产市场预期转弱,商品住宅销售下行压力有所增大。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至4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3976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0.9%;商品房销售额37789亿元,下降29.5%。

相关专家认为,从房价同比变动情况来看,房价下跌的城市数量有增加的趋势,购房者信心尚待恢复。

易居企业集团CEO丁祖昱表示,当前市场成交量仍处于低谷,各地需要因城施策,在调控的精准性上下功夫。

新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表明,4月住户贷款减少2170亿元。其中,住房贷款减少605亿元。

一家品牌房企营销负责人分析认为,多地从降首付、降利率、扩大公积金使用范围等措施入手,有利于满足刚需和改善性购房者的真实、合理购房需求。

家在江苏南通、常年在青岛做生意的张先生表示,由于无法将户籍迁至青岛,常年往返于两地的他不得不租房解决居住问题。“希望能在青岛买一套房,但由于非户籍人口购房政策门槛较高,实行五年限售政策,市场上二手房的选择不多。”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刘琳认为,各地在守好风险底线的同时,对之前的收缩性调控政策进行适度调整,以更好地支持首套刚性购房需求和合理改善性需求,鼓励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进行住房消费。

坚持“房住不炒”,促进楼市平稳健康发展

当前,“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是社会共识。这个定位没有动摇,力度没有放松。各地因城施策不能脱离这个定位和方向,关键是要继续实施好房地产长效机制,增强精准性协调性。

记者调查发现,除了购房成本不低、贷款周期较长等原因之外,购房者短期内不愿出手的原因还在于对楼盘烂尾风险的担忧。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楼市僵局的“破局点”在于激发潜在需求,从而盘活存量房源,激活房地产资产的流动性,确保政策能及时落地。

“有活水了,客户就会逐渐回来。”北京链家一家门店负责人说,随着房地产市场信贷环境的进一步改善,购房者信心有所提振。

相关业内人士建议,监管部门应对房地产企业实施分类管控,因企施策,对可实现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的房企,给予必要的纾困保护;对管理不善、盲目扩张的高杠杆、高负债、易引发社会风险的企业从严监管,防止项目出现“烂尾”,最大限度维护购房者的合法权益。

记者:郑钧天、王优玲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国足战韩国首发曝光:变阵4231 蒯纪闻首秀+联袂王钰栋 1位置存疑

国足战韩国首发曝光:变阵4231 蒯纪闻首秀+联袂王钰栋 1位置存疑

我爱英超
2025-07-06 11:10:09
一年亏损1200 亿!各大城市的地铁,熬不住了

一年亏损1200 亿!各大城市的地铁,熬不住了

爱下厨的阿酾
2025-06-27 14:38:02
屈服美国的下场,越南再现分裂危机,悲剧重演,中方还会出手吗

屈服美国的下场,越南再现分裂危机,悲剧重演,中方还会出手吗

游古史
2025-07-06 13:07:46
54岁港星移民4年举家回国,办见面会捞金,称回来后整个人舒服了

54岁港星移民4年举家回国,办见面会捞金,称回来后整个人舒服了

开开森森
2025-07-05 21:38:10
安徽首次发现!2024年,专家在白蚁废弃巢穴下挖2米深找到

安徽首次发现!2024年,专家在白蚁废弃巢穴下挖2米深找到

万象硬核本尊
2025-07-05 23:17:12
中方行动后,泰王被请出山,佩通坦强势回归,洪森罕见异常安静

中方行动后,泰王被请出山,佩通坦强势回归,洪森罕见异常安静

特特农村生活
2025-07-06 11:47:14
中俄为啥不结盟?俄专家坦言:中国拒绝与俄结盟,原因有3个

中俄为啥不结盟?俄专家坦言:中国拒绝与俄结盟,原因有3个

林子说事
2025-07-06 08:03:42
山东后天高温破44℃!庄稼咋办?专家支招

山东后天高温破44℃!庄稼咋办?专家支招

西瓜要脆
2025-07-06 07:55:15
预售年卡不给退?上海乐高乐园刚开园就陷“纠纷”!

预售年卡不给退?上海乐高乐园刚开园就陷“纠纷”!

环球网资讯
2025-07-06 20:53:11
正在印度化的新加坡,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正在印度化的新加坡,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谈芯说科技
2025-07-05 20:18:44
期待已久,雷霆天才后卫首秀惊艳,他曾是24届探花签的备选答案

期待已久,雷霆天才后卫首秀惊艳,他曾是24届探花签的备选答案

拾叁懂球
2025-07-06 20:44:53
身价过百亿,坐拥北京一条街,出门私人飞机,京圈富婆都有谁

身价过百亿,坐拥北京一条街,出门私人飞机,京圈富婆都有谁

素衣读史
2025-05-28 11:58:48
澳洲签证内幕曝光! 中国“姓氏”遭鄙视, 这些姓氏拒签率高出40%!多个省份申请人被“特殊照顾”

澳洲签证内幕曝光! 中国“姓氏”遭鄙视, 这些姓氏拒签率高出40%!多个省份申请人被“特殊照顾”

澳洲红领巾
2025-07-06 14:44:15
我妈和情夫好了30年,我爸默许,在她60岁生日当天直接反击

我妈和情夫好了30年,我爸默许,在她60岁生日当天直接反击

兰姐说故事
2025-04-28 20:00:13
《大西洋月刊》:坠机前机长已经杀死了所有乘客,这就是马航370的真相

《大西洋月刊》:坠机前机长已经杀死了所有乘客,这就是马航370的真相

金哥说新能源车
2025-06-23 09:22:50
记者:阿苏埃首次参加申花合练;下周六申花将与海牛踢热身赛

记者:阿苏埃首次参加申花合练;下周六申花将与海牛踢热身赛

懂球帝
2025-07-06 20:15:17
“大而美法案”的通过,奥巴马政治遗产的彻底终结

“大而美法案”的通过,奥巴马政治遗产的彻底终结

南文视界
2025-07-05 09:07:26
他们准备了10辆救护车,却说闷罐车里的乘客还不够热

他们准备了10辆救护车,却说闷罐车里的乘客还不够热

基本常识
2025-07-05 15:58:49
全新宝马7系:5系天塌了也就算了,如今7系也阴沟里翻船,咋办?

全新宝马7系:5系天塌了也就算了,如今7系也阴沟里翻船,咋办?

生活魔术专家
2025-07-04 08:05:15
如果开打之初,泽连斯基就选择投降和跑路,美国和北约会怎么办?

如果开打之初,泽连斯基就选择投降和跑路,美国和北约会怎么办?

翻开历史和现实
2025-05-27 11:36:08
2025-07-06 21:51:00

头条要闻

业内分析师:美国全面禁止中国无人机只是"时间问题"

头条要闻

业内分析师:美国全面禁止中国无人机只是"时间问题"

财经要闻

马斯克宣布:美国党成立了!

体育要闻

梅西献2神作:1V3一条龙 半场奔袭连过4人

娱乐要闻

35岁鹿晗暴瘦到认不出 传和关晓彤分手

科技要闻

小米YU7首批交付,雷军现身为车主开车门

汽车要闻

阿斯顿·马丁跑车阵容将齐聚2025古德伍德速度节

态度原创

家居
时尚
本地
旅游
数码

家居要闻

合理布局 三口之家的温馨空间

夏天穿衣别发愁,多试试牛仔单品和连衣裙,简单大方又减龄

本地新闻

建筑地标如何成为城市人才汇聚的 “强磁场”?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数码要闻

RTX 5090没有完整PCIe带宽:性能最高损失25%!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