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浙大归来话发展】尧都区部分科级干部赴浙江大学参加“双招双引”专题培训班感言摘登)
编者按:6月1日至7日,区委组织部组织尧都区部分科级干部赴浙江大学参加“双招双引”专题培训。在培训中,广大学员认真听讲,精心笔记,热烈讨论,畅谈感言,交流培训心得,分享工作经验,形成了浓郁的学习氛围,展示了尧都区干部的整体素质和水准,得到浙江大学各位老师的肯定和认可。现将各位学员在浙江大学学习期间的感言摘编于此,以飨读者。
区住建局党组成员 副局长 席明明
参加此次专题培训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形式多样、课程丰富、内容深刻。形式多样是课程安排既有课堂学习掌握理论知识,又有现场教学学习先进典范;既有党的理论知识指引工作方向,又有实操讲解指导工作具体实践;既有规划解读掌握地区产业发展优势,又有案例分析学习先进工作方法。内容深刻是授课教师都是长期在相关行业、招商一线工作,积累了大量实战经验,授课内容都是与他们的实际工作经历相结合,各位教师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给我们的思想有很大的触动。
作为一名住建系统党员干部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全区经济工作中的责任与担当。
一、进一步转变思想,为企业服务好。要对尧都的承载能力、优势条件、产业方向、优惠政策了然于胸,用最大的诚意、一流服务为投资企业做好后续跟进和服务工作。
二、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切实在城市建设上再加力。配合市级重大城市建设项目、持续开展靓城提质行动、有序推动房地产业平稳发展。
三、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一切从工作出发,从大局出发,不怕同企业家交往,依法依规解决企业合理诉求,为企业排忧解难,让民营企业家在尧都发展更有信心,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
区财政局 张晓梅
按照区委组织部统一安排,我有幸参加了浙江大学“双招双引”专题培训班。围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这两个主题,采用名师授课、现场教学的方式,让学员们全面系统的学到了理论,见证了发展,使我受益匪浅、心灵震撼,在开阔视野的同时,也深深地感觉受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理念和行动上巨大的差距,对我以后的工作实践有很强的指导作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紧扣二十大精神,学习了杭州、昆山等江浙先进地区创新驱动经验、创新发展与产业升级的经验、行政服务和孵化器体系现代化的实践经验,同时参观了杭州高新区(滨江)海创基地;梦想小镇“人才+资本+产业”双创发展模式。在此,感谢组织部给予我学习提升的机会、感谢浙大继续教育学院教授的精心组织安排及精彩的授课,此行对我触动很大,现将个人心得体会报告如下:
改革开放40多年,杭州从中国古都跃身成为创新活力之都,2022年杭州GDP达18753亿,仅一个区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就达200亿左右,增速迅猛,对比尧都区经济状况,我们感慨之余,深感改革发展的迫切。
一、深化改革开放 创新是第一动力。“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杭州市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建成了一座独具魅力的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城市影响力不断提高。改革最需要倒逼,这些正是我们所没有的,当下要迎头赶上,去掉“未富先贵”养尊处优的毛病,放下包袱、去伪存真、求发展才是硬道理。
二、聚焦招才引智 。党的二十大以人才强国战略为主线,人才是第一资源,杭州城市发展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城市发展的一切活动以满足人的需要、方便人的生活为根本宗旨,始终把让人民的生活更美好作为城市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值得我们深思,而被纳入计划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可享受高额的奖励补贴,并享受居留和出入境、落户、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保险等方面的待遇政策。杭州栽梧引凤,使得人才成为创新经济发展的最强内生动力,在人才的有利支撑下,杭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破万家。
三、科技引领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前滨江区海创基地参观中,使我深刻感受到这就是一部科技兴市的奋斗史,万物互联互通、创新科技人才,相生相长,不仅是大趋势,更孕育着大产业,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强市、人才强市确定为首位战略,推动了将智慧元素加快向政务服务、基础设施、城市生活等城市全领域、全方位渗透,以智慧应用示范、促进智慧型企业集聚、带动智慧产业发展。此行,受益匪浅。杭州的发展模式虽然很难复制和借鉴,但对我区的发展和自身日后工作的开展仍然有着巨大的启示启发,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和理解,才能够在将来的发展中,真正的领会杭州发展经验,学好用好学以致用。